第130章 寿山行
每次吸收前辈经验对于鲁善工来说就好像一次次拼图,把原本空白领域逐渐填满,原来陌生的手法一点点熟练,很快形成体系,追根溯源,直达精髓。
这个过程普通人可能需要几十年,甚至一辈子都不一定能达到圆满。可因为金手指,节省大量时间,让他在传统工艺领域里大杀四方,无往而不利。
把封门青和桃花冻收进印盒,齐璜之印和三百石印富翁已经得到,只剩下田黄冻石和最稀有的鸡血大红袍,没办法,估计又要出门,去原产地碰碰运气。
打电话给杨兰杰,说想去寿山县,看当地有没有朋友能领着转转?对方很爽快,马上联系朋友,留下电话,说到地方直接联系。
说走就走,鲁善工收拾好行李,订机票第二天直奔目的地。手艺不能闭门造车,需要交流,特别自己有金手指,想起徽州捡漏百一砚的神奇经历,对这次寿山之行充满期待。
“你就是钱哥?”
鲁善工下飞机,打电话联系,打车来到市中心约好的地方,见到四十出头的钱友光,是杨兰杰的多年老友,也是当地篆刻名家。
钱友光很热情,拉着鲁善工上车,先去吃饭,边吃边聊。大致了解完情况后,介绍道:“我们当地传统开采石矿,都是由石农,即当地农民来开采寿山石。”
“他们根据经验,在山中寻找矿苗的出露点,然后用钢锤在岩石上钻凿约50厘米深的孔洞,填进去火药将其爆破。”
“每次填充火药量通常控制在500克以下,这样矿石不会受到强震而迸裂。再顺着矿脉走向打出的矿洞,蜿蜒纵深,狭窄之处只能容下一个人出入。”
“采掘极为危险艰难,塌陷事故时有发生。采集石料,是用木杵接铁靴,人力捣取,一天每人最多能得到二三十斤,产量很低。”
说完放下筷子,遗憾道:“千年以来寿山石就是文人雅士趋之若鹜的极品,世世代代的开采,导致岩层疏松,长年累月雨水台风的侵蚀,很多古矿洞已经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其实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们石友们陆续翻越群山,开始成系统地拍摄矿洞,就是为留下最后档案记录,别等彻底灭绝后再后悔!”
鲁善工点点头,请教道:“这次来就是见识一下原矿,最后能收几块精品,还请钱哥多多指点。”
钱友光摆摆手,笑道:“要说寿山石的矿系,主要分为高山系,旗山系,月洋系,其中高山系为主。高山两面基本融合大部分的矿洞,涵盖了天坑,田坑,山坑等三大类。”
“寿山石是2亿年前大量火山爆发中产生,当岩浆从地下喷涌而出,渗进山体岩缝,经多年演化形成叶腊石,寿山石隐藏在其中。”
“而它的矿脉就像人体的毛细血管,在山体中蜿蜒延伸,很难用仪器检测到,只能靠人工一点点地挖进去。”
“我在寿山及附近几个村遍布线人,当地村民世世代代靠挖寿山石养家糊口,他们手机里一般都留着几百个寿山石买主的电话,每逢碰到好石头,马上打电话通知买主来看。”
“偶尔有人从山里背出一块好石头,就会聚集十几个买主相互竞价。就在半年前,我还曾进过一次矿洞。”
钱友光看见鲁善工跃跃欲试的表情,沉声道:“一般村里人都很排斥外地人进山,甚至还发生过流血冲突。但是由于我与当地人长期合作,定期给分红,所以双方早已成朋友。”
“他们都是将被封的老坑口重新挖开,或者在附近再挖新坑口,然后连到老坑,进去之后发现,坑洞里面偶然还藏着好石头。”
鲁善工暗自点头,幸亏有地头蛇领路,否则估计连洞口都看不见。好奇问:“不是听说最近寿山石走势不好?”
“哎,这种话也就是骗骗外行人!”钱友光撇撇嘴,不屑一顾道:“随便一枚寿山水洞桃花印章,现在最少卖几百万,肯定是无数人疯抢。”
“寿山石市场之所以被人说不再繁荣,是因为大部分开采者和收藏者的蛮干举动造成。奸商以次充好,进货时没有规矩,卖给买家各种瑕疵石头,如此恶性循环,扰乱市场。”
“其实在销售寿山石的群体中,我们一般都有固定伙伴,相互之间存在信任,买家有足够财力支撑,都是私下进行交易,很多天价交易都是秘密进行,外人岂能知道?”
“我三年前卖一块寿山荔枝石,当时230万,去年想回购,一直出到460万,对方都不肯卖,你说涨的快不快?”
鲁善工心头一沉,没想到原产地的货源如此紧张,寿山石已经这样,那田黄岂不是……
钱友光看出鲁善工的心思,举起酒杯笑道:“收藏这种事不好说,缘分很重要,老弟千里迢迢来一趟不容易,下午我带你进山,去实地看看就明白。”
两人边吃边聊,一顿饭下来钱友光对鲁善工刮目相看,原本想着只是关系户,闲着没事来转转。没想到对方年纪轻轻,篆刻造诣深厚,难怪杨兰杰再三要求好好招待。
吃完饭,两人开车,天气不错,直奔山里,亲眼见识一下田黄开采的过程。
出市区北上,大约三十多公里蜿蜒的山路,一个小时左右的车程,来到大名鼎鼎的寿山村,刚到村口,钱友光指着一尊女娲的雕像,介绍道:“传说寿山石是女娲娘娘炼五彩石补天所遗落人间,而田黄就是补田石中洒落的精华。”
“根据史料记载,田黄大约从宋代开始被挖掘,历史上有过几次开采的高峰,但经过这些年我对学术和市场两方面研究发现,一千年以来,开采出来的田黄总共加在一起,可能也就仅仅只有1吨!”
“其中还有不少质地不佳的大路货,如今顶级田黄每克单价早已经突破10万元,每年最少还涨百分之三十。”
“说句不好听的话,即便是某些国际大牌拍卖行,他们上拍的田黄也很难保证全部都是真品。毕竟田黄只有这一块地方出产,那些老外专家可能很懂瓷器,但未必真懂田黄,因为他们能够上手的田黄实在太少。”
(https://www.lw00.cc/805/805160/403620653.html)
1秒记住乐文小说网:www.lw00.cc。手机版阅读网址:m.lw00.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