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四章 新生活与集安
“这个冬天,确实暖和多了。”辽东地区丹东县,粮站护兵孔小二提着马灯巡视完了附近,很快返回了他们班的棚子内。
马灯是本土送来的稀罕事物,听说价钱不菲,产量也不多。陆军从光明蜡烛厂采购了一批,然后分发到各处使用,他们粮站分到了两盏,一盏在站长兼排长手里,一盏巡逻用。孔小二作为经常夜巡的粮站护兵,对这种不怕风吹、不怕轻微震动、可以提着走且还特别明亮(这一点很重要)的灯特别喜欢,觉得真是他们这些巡逻兵的福音,比那光线昏暗的灯笼强多了。唯一的缺点,大概就是灯油太贵了,以至于排长严格管控着,平时没事根本不点,以节省宝贵的燃料。
不过听排长说,他去县里开会的时候,营长向他们透了个底,1693年全县每个粮站都会安装一套煤气灯系统。这些煤气灯都是本土淘汰下来的第一代煤气灯,陆军低价买了下来,然后通过移民部的运输船运到远东,分发给各部使用。粮站因为都处在重要交通节点上,不但储存着粮食,同时也有大量军事物资存放于此,说起来就是一个后勤兵站,因此安装煤气灯系统还是很有必要的,这对于安防来说意义极大。
“来,开饭喽。”伙夫老周给孔小二端来了一盘饼、一条咸鱼、一小碟咸菜,然后又从大木桶里舀了一碗白菜汤送到孔小二面前,道:“多吃点。那帮牲口都吃过了,我特地给你和王大胆留着的,大胆已经吃完了,这会在挺尸呢,你也趁热吃吧。”
“老周,家里情况怎么样?”孔小二将步枪放到枪架上,抓过条凳坐下后,问道。
老周和孔小二都是第一步兵团的人,还是同村,老周早了四年当兵,今年已经快四十岁了,孔小二则不过二十五六岁。老周身材高大,早些年也是身披重甲,敌前掷弹的勇士,后来因为受了次伤,腿有些不太利索,再加上年纪大了,便转到粮站当个炊事兵,继续领一份军饷。孔小二当兵也有几年了,不过没啥建树,至今连斩首都无,一直是个扛火枪的大头兵,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了。
老周前阵子请了个假,带着一些银钱和平日里省下来的烟酒、糖、可可粉之类的稀罕物事回了趟老家。他的两个孩子如今也成年了,小儿子乡里的伐木场做工,大儿子在家种地,都是老实本分的人。
老周和自己的大儿子聊了聊,得知村里也成立了合作社,现在正在开展什么“新生活运动”,强制老百姓改掉一些以往的陋习,学习更先进的生活方式。比如,不良的卫生习惯必须去除,以减少各类疾病的发病率,提高人民身体素质,降低死亡率。这一点,其实以前东岸人就强调过了,并且南边的登莱、宁波等地执行得比较好,但在这辽东地区,因为艰苦的开荒活动及战争威胁,一直没有得到系统地展开。
另外,农村地区的宗族苗头也要被掐灭。辽东几县的人大部分都来自山东,少部分来自宁波和满蒙,属于移民,本来是不该存在这些东西的。但几十年下来,很多人家的人口数量大增,再加上移民时本身就有一些整家整户移过来的,因此宗族的苗头开始显现。很多村的村长和民兵主任做事时还得和村里人丁较多的家族商量,这让县里一些干部们很是不爽,于是农村的“去宗族化”后来也被加进了“新生活运动”之中。
干部们的理由也很充足。农村宗族对农业合作社有着极大的消极意义,同时对农村征税活动也很不友好,必须乘着其才刚刚有个苗头的时候予以掐灭。不然的话,以后若其势大起来,必然会对东岸政府在基层的统治产生影响。
新生活运动另一大内容是丰富人民的精神生活,即各类舞蹈、戏剧等艺术表演应该尽快推广,同时在冬季农闲的时候也要组织农民进行各类军事训练、体育比赛等等。这一可以调节气氛,缓解精神紧张和疲劳,二也可以增强凝聚力,提高组织度,都不会做无用功的。
老周回家的时候就看到一个戏班子来村里表演曲目,价钱也不贵,一人几分钱罢了,人们趋之若鹜。另外,他也参加了一场拔河比赛,感觉气氛浓得非常好,大伙的凝聚力都有所增长,日后一旦敌人来袭,可能会发挥意想不到的作用。
“家里情况不错,你别担心了。农业合作社还是很靠谱的,给咱们农民的帮助很大。现在地里的粮食完全够吃,多余的还能卖到粮站去换点钱,给孩子们买身新衣服和新吃食,还是很不错的。现在村里每年都要把18岁以下的孩子的身高、体重测一下,整理成册报上去。”老周拿出了一袋旱烟,一边“吧嗒”抽着,一边说道。
“现在的孩子啊,吃得可比咱们刚来那会好多了。”孔小二羡慕道:“这吃的好了,一个个个头也窜得快,以后都是好兵苗子啊。”
“嘿嘿,哪要那么多人当兵吃粮啊!听说咱们村和附近的几个村子要办一所小学,这娃儿们以后就有地方上学了呢,这可不比你当个大头兵四处拼命强多了?”老周毫不客气地说道:“就咱们这个粮站,统共不过二十个兵。即便算上粮库、武器库警卫以及帮工,也不过四五十个人,一旦敌军来袭,又有几个能活下来?怕是你孔小二,因为经常要晚上巡逻,会是第一个死的。这样脑袋别在裤腰带上的营生,我可不愿我儿子继续干,我一个人就够了。”
孔小二闻言不是很赞同,但他没想跟老周辩驳什么。老周当年也曾是个勇士,但受了一次重伤后,他的想法变了很多,这在孔小二看来有些近乎怯懦了。孔小二是非常拥护如今这个朝廷的,因为在他看来他们做得足够好,老百姓有饭吃、有衣穿、有钱花,境内也没什么土匪山贼之类的扰乱治安,老爷们吃相也普遍较好,赋税也不重。因此,这样一个古来都很少见的朝廷,确实是值得他为之战斗的!是的,没错,他不仅仅是当兵吃粮,他觉得他有义务为这个朝廷而战。如果敌人打过来的话,即便到了关键时刻,他觉得自己可能也不会选择逃跑,而是继续战斗下去。这是他与老周最大的不同之处,老周年纪大了,已经变得过于市侩和怯懦,他不想做这样的人,他还想建立功勋,守护这个太平盛世。
孔小二上次听排长闲聊,得知也许再过几个月,他们就要和第二步兵团一个排轮换了,然后回归第一团的建制,全团拔营北上,到鸭绿江更上游的地方建立新的定居点。上头甚至就连新城的地名都想好了,就叫“集安县”。
集安的建设由辽东地区行署和朝鲜王国共同负责,基本上是双方各出资一半,朝鲜人还要额外出民夫帮着筑城。集安县城就建在河边上,附属一个码头,未来的移民将主要来自南方,即南方开拓队辖区的人。那个地方环境宜人,经济发达,人口增长十分迅速,竞争之激烈已经使得不少人开始出海讨生活了。
登莱的廖大帅已经与刘厚非说好了,明年(1693年)将引进一批宁绍移民,数量大概在三千人上下的样子。廖得功为了让男方开拓队配合他们招募移民拓荒,将充分利用自己的影响力,让南铁公司加快速度,尽一切力量将上定铁路修建通车。这条南中国历史上的首条现代化铁路,宁绍人民已经等得太久了。
而集安县一旦建设完毕并站稳脚跟的话,那么东岸人在鸭绿江流域的防线就又往北延伸了一大截,已经隐隐有与海参崴方向西进、南下的部队呼应的意味在内了。或许有人会说,这条防线实在太长,且缺乏战略纵深,不是很稳。但你要考虑到,东岸人有鸭绿江这条交通运输干道在手,后勤物资补给其实问题不大,尤其是在丰水期的时候。而且,鸭绿江不但没补充粮食、武器等物资,同样也可以补充兵员。士兵们乘坐小火轮甚至无动力的小木船,可以很方便地南下北上,比走路快多了。虽然航道中间有许多激流险滩,但这些年东岸人一直在想办法清理航道,再说我们还可以分段航行嘛,大不了多下船、上船几次,总比走路快。水运就是有这样的优势,这一点毋庸置疑。
另外一个利好是,现在清廷在满洲的兵力被大量抽调,他们的大敌噶尔丹正在草原上游荡,随时准备咬康熙一口。康熙即便再愤怒,这会也决计不敢和东岸人开战,因此集安方面总体而言是比较安全的,也有充足的时间来站稳脚跟。
而等到清廷好不容易料理完了噶尔丹的势力,差不多也精疲力竭了。这个时候他们肯定还得再休养生息个数年,然后才有余力东顾。这个时候,东岸人怕不是早将集安县经营得如铁桶一般了,满清不来则已,来了怕是会碰个头破血流呢。
(https://www.lw00.cc/406/406604/455134264.html)
1秒记住乐文小说网:www.lw00.cc。手机版阅读网址:m.lw00.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