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安史之变的前奏
天幕又一次播放了盛世长安的繁荣气象。
再次引起了各朝古人的惊叹,尤其是那些正生活于乱世之中的人们。
【开元盛世,也有如同康乾盛世、武昭宣盛世、永宣盛世那样的名称,即太玄盛世。
太玄盛世的转折点我们都知道是天宝十四年的安史之变。
天宝十四年,安禄山以河东都护府二十万边军起家,号讨逆国贼杨国忠为旗,从大唐的边镇范阳起兵造反。
他率领各族骑兵、步兵十五万,半夜行军,黎明吃饭,一天前进六十里。
天下太平的日子长了,人们不懂战争,听到安禄山叛乱爆发,朝廷一片动荡惧怕。宫廷警卫部队都是由集市商贩组成的,只得打开皇家仓库拿出绫罗绸缎招募兵卒。
常年的内陆安定,使得大唐将精锐都布置在了边境、西域前线、险要关卡。
九州之地从贞观年间,已经百年未有战争了。
而安禄山所率领的叛军本就是一部忠诚于大唐、常年厮杀于前线的边防精锐。
这一场战争,直接毁掉了大唐的盛世、直接打断了这个民族的脊梁。
这一场战争的破坏性是极其深远的。
可以说从安史之乱后,中华民族的尚武精神变成了尚文,外向的大略方针逐渐转变为了内敛。
向外开拓的脚步也从这里戛然而止,起自于上古三皇五帝时期的华夏民族,从三川之地起家,到泱泱华夏大国之路的开拓,也在此戛然而止。
从此之后的历代王朝,皆是以文抑武、克武,对外以和平为主,以收复汉唐故土为主。
很多人都在痛惜安史之乱带来的国家丧乱、社会风气转变和历史悲剧。
然而,这一场动乱却并不是能由一个人的力量所发动的。】
“百年盛世毁于一旦啊!”杜如晦感慨道。
“我大唐竟也如那大明一般,百年积累,一朝丧尽。”
“只是,朕也没想到,我大唐之丧乱居然给后世带来了这么大的影响。”
李世民攥紧了拳头,拧着眉头道。
“大家可是在自责乎?礼记中曾有言不迁于祖宗。
说的便是后人自己过得差了,认为是祖宗留下的祸根这是不正确的。
后人应该自强、追赶祖宗而不是抱怨!”
长孙无忌真诚的安慰道。
“话虽如此,但祸根终究是在大唐留下的啊!”二凤叹气,神色忧伤。
“臣倒不觉得后世是在责怪我大唐。”
房玄龄呵呵一笑,捻须道:“后世如若责于大唐、责于陛下,何故如此钟爱于陛下?还为陛下起了昵称?”
李二想起来自己被后人叫做“二凤”的昵称,脸上有了些动容,继续听房玄龄说话。
“臣觉得后世更多的是在责怪大唐之后的朝代,而非是大唐吧?
不然以天幕上这位后世讲述人一直以来的态度,和后世我华夏人生活之富裕,完全不像不如我大唐之盛世啊!”
房玄龄这句话也提醒了殿内众人,之前大家一直在忽略的一件事。
光是天幕所展现的后世长安城,那都是几倍于大唐之繁荣啊。
【李隆基一直都是一位十分争议的皇帝。
他的前半生可谓是极其英睿,太宗遗风说的是他有二凤的风采,无论执政还是待人。
他自幼聪明伶俐,很得武后的喜爱,在宫里自诩为“阿瞒”,一岁半即被封为楚王。5岁时,武则天废唐睿宗,自立为皇帝,改国号大周。
在他七岁那年,一次在朝堂举行祭祀仪式,当时的金吾大将军武懿宗大声训斥侍从护卫,李隆基马上怒目而视,喝道:“吾家朝堂,干汝何事?敢迫吾骑从!”
要知道这是武周时代,不是唐朝了,即使贵为皇孙,说出这等话也是会被人扣上个谋反的帽子的。
所以,换作是唐中宗、唐睿宗兄弟俩的话绝对会忍气吞声,没想到唐睿宗这个儿子倒是如此“胆大包天”。
或许是隔代亲吧,武则天知道此事之后不仅没像对其他大臣和几个儿子一般下狠手,反而是“则天闻而特加宠异之。”
武则天虽然篡了李唐的江山过了一把皇帝的瘾,但她内心里还是更期于她和高宗李治的子孙的。
武家人于她而言更像是借力维持朝堂勋贵平衡的外戚。】
高宗李治?
贞观年间的甘露殿,刚刚讨论完大唐安史之乱的因末影响的群臣,此时瞬间哑声。
整座甘露殿都静悄悄的。
长孙无忌脑子转得飞快,承乾出事了吗?晋王登基做了皇帝?
是陛下的意思还是?
群臣震惊于听到高宗名讳居然不是太子李承乾,个个瞪大了眼睛,哑然不语。
“咣啷”的一声,大家看去,就见到二凤陛下过于激动,直接站起身子,不小心把自己的椅子都踢翻了。
身旁的长孙皇后更是凝眉不语,一脸忧色。
李二此时只觉得好像有一双手揪住了自己的心脏,让他的眼前甚至出现了发黑的迹象。
他的表情可谓是精彩纷呈,这一刻他想到了很多,郑武公、秦二世、司马氏高平陵、刘寄奴、杨广......
玄武门?
......
“朕的三皇儿?......治......如何竟能......”
李世民艰难的开口问了出声,但没人此刻能够回答他,甚至他们也不敢回答。
殿内众臣低眉顺眼,看掌纹、抠手指、数头发......甚至也没有之前的交头接耳。
殿内沉默的气氛实在是太不好过了,长孙无忌有心想要开口,可他更不敢在此时开口。
无论是太子、还是皇子泰、皇子治,都是他的外甥。
最终还是杜如晦忍受不了李世民那茫然哀伤的无助神情,小心翼翼的说道:“陛下,皇子治今年才一岁,而陛下的贞观之治方才开始......”
杜如晦的劝言已经说了出口了,长孙无忌这时才心里吐出一口气,立马跟上道:“大家贞观有二十余年,何故忧虑?”
对!
还有很多事情和时期没有发生!
想明白过来的李世民精神振奋过来不少,但随即他的那句话再次让殿内寂静了下来:“莫非朕之祸也?”
店内只剩下了画家和书记官动笔的沙沙声,杜如晦内心哀叹,我这才刚刚解了围啊!
正欲再次开口,他看到长孙皇后眼色示意,就并未动作。
“陛下何故出此言?二十余年沧海桑田,发生什么事情都是有可能的,不必揽责于自己,何故以未有之事责于现在乎?”
“况且有天幕存在,还不能以此避之吗?”
“有臣妾在一日,承乾就不会出事的!”
长孙皇后略显冰凉的小手搭在了李世民的肩膀上安抚道。
李二勉力的点了点头,也只能如此了啊。
“观音婢且放心,朕也不会让我们孩儿出什么事的!”
可以说,天幕出来之前和之后,他李二这个人天不怕地不怕,就连玄武门之变这个事都能慢慢坦然接受,且问心无愧了。
可他现在才明白,他是问心无愧了,可知晓他过去的孩儿们呢?
他们心里会怎样想?
大唐的后代皇室会怎样想?
(https://www.lw00.cc/3319/3319739/19177746.html)
1秒记住乐文小说网:www.lw00.cc。手机版阅读网址:m.lw00.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