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章:除名
“让他们进来吧!”屋子里传出了一声清亮的声音,虽然不大,但足以让人听的清清楚楚。
在场的人全部都愣住了,没想到他们在外面争执了这么久,里面的人一直在听着,村长依稀说过,常义的弟弟是在家中的。
杨家夫妻听到这个声音,大叫一声,“我的儿!”然后扒开常义,冲向屋子。
桑榆摆摆手,示意侍卫们都在外面等着,这才和其他人一起进去。
屋子很小,连带着大门也十分拥挤,杨家夫妻认出了里面的人就是自己儿子的声音,不顾一切地往里面奔去,情急之下险些被门槛绊倒。
出于礼节,桑榆等人并没有进屋,只进了院子便停下了。
撕心裂肺的声音从屋子里传出,夹杂了杨家夫妻心疼、难过的痛哭声和杨三郎轻言细语的安抚声,叫人听了唏嘘不已。
而常义早就瘫坐在了院中,他高大的身子缩成一团,双手抱膝,将头埋在两腿之间,像是一个受伤独自舔舐的孩子。
百里谦缓缓蹲在他的身侧,“我们无意戳你们伤疤,只是杨家夫妻千里寻子,我们于心不忍。”
常义沉默了半晌,低声道:“我原以为十年过去了,已经能释然了,可是现在……都是我没用,我对不起三弟。”
“若是你愿意,可以说给我们听一听。”尽管早就知道他们的大致情况,但是对于十年前发生的事,他们还是朦胧不知。
只知道十年前杨三郎在战场上受了伤,因为伤势太重而被遣送回后方,最终不治身亡,兵册上也写着他因为伤势过重而死。
若不是杨家夫妻收到的包裹还有迹可循,柳锦书还真不一定能在偌大的太原城找到常义,而后发现事有蹊跷,多方探查后,已经“死了”的杨三郎竟然隐形埋名,和常义生活多年。
常义也是从战场上下来的人,不过他已经服役很多年了,据说在杨三郎死去的同一年,他花掉了全部的身家积蓄,打点上官,将他从兵籍中抹去姓名,归还自由。
接下来的十年里,他带着残疾的“弟弟”走南闯北、做起了生意,暗中照顾杨家夫妻,直到一年前,他被生意上的伙伴诓骗了所有资产,流落他乡。
以上就是他们查到的信息,对于常义的弟弟的身份,一开始他们也只是猜测,因为常义的弟弟几乎不会见人,也从不与人交往,他们还有从给他们瞧过病的老大夫嘴里知道他身体有恙,不良于行。
据说他病的很重,每年冬天都需要针灸止痛,常义叫他“三弟”,可根据他们查到多信息,常义只有一位兄长,而且已死去多年。
常义听着耳畔的哭喊声,嘴唇蠕动了几下,“终归是我对不起他,这是我欠下的债。”
这是一个残忍又悲切的故事。
十年前,十几岁的少年代父从军,来到战场上,那时候的他青涩又稚嫩,是人人可以戏耍的对象,军中实在紧绷的厉害,每个人都是把脑袋别在腰带上的,生死之事看的极淡,享乐只在当下。
军中玩乐的事太少了,老兵们便喜欢拿新来的士兵“开玩笑”,尤其是杨三郎当时长的白嫩、生涩,是个调戏的好对象。
因此,杨三郎在军中饱受欺凌,每日不但做不完的活儿,还有言语上的谩骂刺激,常义虽然没有参与,但也只是冷眼旁观着,其实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哪个老兵不是这样过来的?他们都是这样熬过来的。
再说他们也没有伤他性命,只是“玩闹”罢了,连上官都是允许的,有什么不可以呢?
杨三郎是个纯良的少年,就算被欺负了也不作声,只是默默地忍受着。
好在当时战事吃紧,他们需要时不时上战场,尤其是老兵都是在前面带头冲锋的,每次上战场回来之后,他们总会少很多人,杨三郎的日子还算过的下去。
随着战事的吃紧,杨三郎也被拉到了战场,不过他年纪小、个头矮,便被分配去救人,到战场上将受伤的战士送到后方。
他将这件事做的很好,很多次冒死在战场上背人,战士都是他救过的,常义也是其中之一。
“本来他可以不救我的。”常义自暴自弃道:“我烂命一条,不值得被救。”
常义少年丧父丧母,是被自己的兄长嫂嫂养大的,兄嫂对他很好,可惜没有留下一子半女就意外没了,族人们垂涎他们留下的家产,想方设法谋害他。
他是个倔强的性子,在一个雨夜里逃了出去,北上参军,常义很聪明,又善于揣测人心,渐渐地在军中混了些名堂。
可惜的是他遇到了杨三郎这个憨子,尽管他平时对杨三郎不好,甚至也会欺凌嘲笑,但杨三郎依旧不计前嫌地将他从战场上背下来。
当时他身受重伤、突厥人在他的胸口划了一刀,肠子都露出来了,杨三郎没有放弃他,将他送回军中救治。
常义的命很大,不但活下来了,连一丝后症都没有,对此他十分感激杨三郎。
不过他是个不善于表达的人,虽然心里感激,但嘴上不显,只是暗地里照顾,警告所有的人不许再欺负他。
一来二去,杨三郎也就知道了这件事,两人彼此心知肚明,可还是和其他时候一样相处,平时不怎么表现出来。
到这里,后来的事就很简单了,杨三郎终究还是去了战场,并受了伤,险些死去,常义救了他照顾了十年。
“你既然救了他,为何不送他家去?”桑榆问道,这也不是难以启齿之事,为何常义要瞒着?“他在军籍上死亡之事,也是你的手笔?”
既然他能将自己的名字划去,隐瞒一个身受重伤、即将要死的人应该也很简单。
“是。”常义干脆地承认了,“如果不划去名字,那么只要有战事,他的阿耶还是会被征召回去的,若是他已死,他的阿耶就可以平安地在村里子活下去。”
按照当时的律法,杨家三子已出,无人生还,也就相当于这户已经绝了户,若再起战事,杨老丈就不会在募兵的范围之内。
常义为了将事情做的圆满,在将杨三郎除籍的时候连带着他的死讯、优恤一起截下,还瞒住了府州的信报。
要知道,若是一个人战死沙场,不但会在名册上有详细记载,还会报送给那人所在的州县官府,由官府出面递还尸身,尸体不存,则通报死讯,下放恩恤。
这样的事不是任何一个人,随意几手就能做到的,由此可见,这个常义非寻常人也。
(https://www.lw00.cc/3254/3254965/11110693.html)
1秒记住乐文小说网:www.lw00.cc。手机版阅读网址:m.lw00.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