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4章:朱棣在倭国


  九州岛沿海某地。

  大量的倭人,被强制征召,不断修补城池。

  其中除了坚守之外,很多明军也参与其中。

  城墙上,朱棣站在上头,看着下方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王爷,咱们用得着给他们那么多粮食吗,从大将军那里分的粮食,目前也只够我们一个多月了。”

  “现在还要分给这些倭人,怕是一个月都撑不住。”

  作为燕王麾下大将,朱能不解的问道。

  前些日子,大将军冯胜,兵分思路。

  燕王朱棣,晋王朱棡,齐王朱榑,分别占据一座城池。

  中央则是由冯胜占据。

  没有对倭国进行长刀直入的攻势,反而在占据城池后,搜集野外的倭国百姓,形成一道防线,好似就准备这么耗起来。

  朱棣便是占据了其中一座还算不错的城池。

  至于这座城池,先前叫什么名字,已经不重要了。

  朱能的语气,有些不太恭敬,有质问的感觉。

  旁边的张玉顿时呵斥:“王爷如何安排,还须你来插嘴不成。”

  “在王爷的心中,自有章程,我们无须多想,只要做好份内的工作就可以了。”

  燕王朱棣摆摆手,打断张玉想要继续呵斥的意思,解释道:

  “本王来倭国,并非是跟那些草原上的蒙古人般,烧杀抢掠一趟,扫了便走。”

  “咱们在这倭国里,可能还要待许久的时间。”

  “若是把周边的倭国百姓,全部都给杀光了,谁来给你种地,做饭,擦拭铠甲?”

  “咱们若是想要在这里立足,就必然离不开倭国百姓,至少在明面上,不能太差。”

  “况且,你要清楚一个事情,倭国百姓,自古以来,便是我神州后裔,这是临行前,父皇特意交代过的,少作杀戮之事。”

  “如今,可是明白了本王的意思?”

  朱能羞愧的低下头,只能解释道;“下面的弟兄,虽然饭菜上要比那些倭人好上很多,但是看着他们吃咱们自己的粮食,就心里头很不爽。”

  “这些狡猾的倭人,把粮食全部都藏起来了,如今还吃咱们的,弟兄们心里头有怨气。”

  朱棣闻言,沉吟一会道;“你跟下面的弟兄们去说,若是表现得好的,本王可赏赐他们一个倭人妾室。”

  “另外,本王会在城内设置教坊司,有功劳者,可享有进入挑选的配额。”

  朱能眼睛一亮,顿时问道;“王爷,我能去吗。”

  朱棣哈哈一笑:“能,自然能,都能去的,不过,在这次数上,自然要优先有功劳的将士。”

  “行了,下去通知弟兄们吧,无须等待多久的时间。”

  朱能抱拳作揖,行礼过后,迅速离去。

  张玉在原地有些皱眉的问道:“王爷,末将斗胆一问。”

  “王爷的意思,是想要拉拢这些倭国百姓们,可若设立教坊司,这对于咱们大军的名声来说,怕不是太好行事吧。”

  “如此虽说弟兄们享受了,可是倭人这边,自然会有很大的怨气。”

  朱棣闻言,哈哈一笑道:“张玉啊张玉,看来你来倭国前,对于倭人了解不多呀。”

  “本王来京师前,曾于李景隆曹国公多次深谈,有关于教化倭人之事。”

  “其中记载最为详细的典籍,便就是曾经蒙元使臣赵良弼,在倭国呆了三年的所记所闻。”

  “本来这本记载,本王一直没有找到,后来一番查询后,发现竟被兵部尚书茹瑺,收于家中。”

  “后来曹国公前去借阅,本王才知道,倭国之民,竟是有这种风俗。”

  说到这里,朱棣微微停顿。

  而张玉已经听得很是来劲,突然被停下,不由抱拳作揖道;“还请燕王解惑。”

  朱棣一笑,这才继续道;“倭人的性格,跟咱们大明可不一样,他们呀,对于强者非常的崇拜。”

  “像是倭国女人,巴不得借种。”

  “哪里需要什么强制,到时候本王放出点风声来,他们自然会自愿送上门的。”

  张玉听到这话,感觉自己的三观都破碎了。

  竟然还能是这样的吗?

  这是张玉所不知道,倭国崇拜中原强者,到了现在,几乎都成了一个习俗。

  最为巅峰的时候,就是中原盛唐时期。

  在信息交流受到极大限制的古代,倭国能够进行“大化改新”,其中一个关键因素就是遣唐使的存在。

  也正是因为遣唐使的持续派遣,倭国才可能把中原文化有计划地分块切割,一船船运回倭国进行组装。

  而遣唐使的存在,让倭国对唐朝的学习能够及时而准确。

  在倭国学习唐朝的高峰时段,唐朝这边发布了什么新律令,有什么新举措,倭国通常也很快就会做出反应。

  比如唐朝把中书省改为“紫薇省”,倭国几年后也设置了“紫薇中台”。

  唐朝把原来纪年的“年”改成“载”,倭国也在十一年之后,将“年”改为“岁”。

  唐玄宗赦令唐朝每户必须持有一本《孝经》,倭国也迅速如法炮制。

  倭国舒明天皇时代到宇多天皇时代,倭国在二百六十四年间任命了十九次遣唐使。

  除去未及成行的三次之外,真正意义上的遣唐使是十六次。

  也正是因为如此,虽然唐朝没有敕封,但是倭国却一直以中原附属自居。

  包括对于宋朝,也从来都是恭恭敬敬的。

  蒙元的两次伐倭,其根本的意义在于,倭国认为蒙元没有资格入住中原大地。

  哪怕如此强势,也对蒙元使臣,非常之不认可。

  这才导致的忽必烈大怒。

  以至于到了朱元璋这里,倭国觉得自己打败了蒙元,在文化上,比之明朝更为接近中原,便就拒绝对大明的称臣纳贡。

  而倭寇的出现,最初的时候,并非在明朝,而是在蒙元。

  说起来有些搞笑,最初的倭寇,是抱着打击蒙元,帮助宋朝的心态出现的。

  从某个角度上看,是正义之师。

  不过在感受到劫掠的快感后,便就逐渐走歪了路子。

  哪怕是大明建国,已经止不住倭寇对于财富的诱惑了。

  当然,对于强者的崇拜,倭国从上至下,皆是如此。

  朱棣正是因为看到了这些记载,且在观察之后,才会生出如此心思。

  “王爷大才,末将远远不如。”

  张玉的马屁,适时到来,让朱棣尤为得意。

  如果只是普通的征战,朱棣自然不会过多的考虑将士们的一些情绪。

  但现在不同,如今是类似于屯兵的概念,而且异国他乡,将士们的情绪,很容易就会出现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简单粗暴的教坊司,就是最方面宣泄将士们情绪的地方。

  此时,一名将士突然上来汇报:“启禀王爷,有一倭人,想要觐见王爷,锦衣卫那边说,好像是知晓藏粮食的地方。”

  朱棣眉头一挑,道:“让他过来。”

  很快,一个看上去还算是干净得体的倭国老头,在极为军士的押送下,就来到了朱棣这里。

  朱棣自然是不懂倭语的,不过在来之前,显然早就有这样的情况预料,朱元璋安排锦衣卫这边,大量的懂倭语的翻译,随同前往。

  那老头见到朱棣,看见朱棣的打扮,立即恭敬的趴在地上,叽哩哇啦的说起来。

  朱棣皱眉问道:“他在说什么。”

  锦衣卫连忙翻译道:“回王爷,他说他叫石原杜夫,是石原家的家主,他代表石原家向你问好。”

  朱棣点点头,道;“告诉他,本王很好,他说他知道倭军藏粮食的地方,这件事可是为真。”

  锦衣卫连忙把燕王的话翻译过去。

  石原杜夫闻言,连连点头。

  锦衣卫翻译:“他说粮食,就藏在不远处的三个山洞里面。”

  朱棣问道:“为什么要把这个消息,告诉本王。”

  老头大一篇叽哩哇啦的话,就迅速的说了起来,语气中带着哭诉。

  锦衣卫听着,也感觉有些头大,只好简短的翻译道:“王爷,他的意思是说,他们从来没有遇到过像王爷这么好的君主。”

  “将军的武士们,总是欺辱他们,吃最差的食物,干最多的活。”

  “王爷来了之后,没有把他们当做奴隶看待,反而拿自己的粮食,分给他们作食物。”

  “所以他们决定告诉王爷,倭军们藏匿粮食的地方。”

  听到锦衣卫翻译这话,一旁的张玉,顿时目瞪口呆。

  不由道:“王爷真是神机妙算。”

  先前张玉虽然呵斥朱能,其实心中也在想着,把将士们的粮食分给倭国百姓,也是一件不怎么好的事情。

  哪里知道,反转来得这么快,这才仅仅两三天的时间,倭人就把粮食的藏匿地交待出来。

  之前严加审讯了那么多倭人,都没半点用处。

  对于这件事,朱棣其实也是非常意外,没想到有意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粮食的问题,就这么得来了。

  倭国的那些武士,别的不说,骨头还挺硬,打死都不说出来。

  或许有些是真不知道。

  反正现在既然到手了,那就问题不大了。

  “告诉他,若是能找到足够的粮食,本王特别允许,准他入我大明户籍。”

  朱棣高兴之余,对其说道。

  锦衣卫翻译把燕王的话说给石原杜夫听。

  石原杜夫听完之后,纳头就拜,连连磕头。

  其实对于百姓来说,不管是倭国的百姓也好,大明的百姓也好,并没有太强的国家概念。

  是谁来统治自己,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不能吃上一口饱饭。

  石原杜夫说是一个家主,但区分倭国贵族高低的,是中原官话。

  不会说官话的,自然层次非常之低。

  石原杜夫磕头完之后,并没有直接离开,而是又叽里呱啦的说了一大堆。

  朱棣皱眉道:“这家伙难不成还要跟本王提条件不成?”

  锦衣卫连忙翻译道:“回禀王爷,他说的是关于修建城墙的事情,他希望王爷能够停城墙的修建。”

  朱棣本欲训斥,不过突然想起,这边的城墙似乎有些特殊,也就压制下来,说道:“让他说说,为什么要停止修建城墙。”

  锦衣卫把话翻译过去后,石原杜夫便就开始讲述其中缘由来。

  原来倭国早期,是没有城建的,是类似于据点或者聚落壕沟的防御工事,这便是是倭国城郭的雏形。


  (https://www.lw00.cc/303/303408/725891891.html)


1秒记住乐文小说网:www.lw00.cc。手机版阅读网址:m.lw00.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