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入辽
河对岸的辽国使者已经在等候了,路振待车马即将到河边时候,下了马车,转过身与送遣使的将士道别。
这出使的队伍从雄州城出来还有几十里地,所有沿途要有军士护送,否则人还没到边界先被强盗掳走剁了就麻烦了。
路振带着杨喜慢悠悠的踏着木桥朝河对岸走去,只见对面骑着马的辽国人立刻下了马,待路振和杨喜下了桥,那辽国人竟也是叉手作揖。
韩清站在马车上一动不动的看着双方的动作表情:路振从容并且高昂着头,杨喜手握腰刀胸脯挺起一副欠揍样,辽人叉手作揖面带着微笑。
凡叉手之法,以左手紧把右手拇指,其左手小指则向右手腕,右手四指皆直,以左手大指向上。如以右手掩其胸,收不可太着胸,须令稍去二三寸,方为叉手法也。(注①)
宋人相见作揖一般都是叉手作揖,南宋时候岳飞被下了狱,上官前来提审时候,门口的士兵也都是吆喝“叉手行礼。”所以叉手礼相当普遍。
他本以为辽人会只是骑着马打个招呼就带领大家出发了呢,这辽人居然是叉手礼。
待路振和对方使者互相交换文书之后,便招手让韩清过来。
“韩清啊,这位是辽国的接伴使萧元佐萧统领”路振说完便给那辽国大使介绍:“萧统领,这位乃是我随行的医证,大宋少年奇才韩清,一手杏林之术,让垂死之人能还阳再生。”
萧元佐好奇的向韩清叉手行礼,并不住的盯着韩清看。韩清还礼的同时也在好奇的盯着萧元佐看:这家伙和我撂倒的那俩人模样差不多,服饰略有不同,不过服饰看上去更高级一些,头上带着白色的圆顶皮毛的帽子,两边垂下来两条毛茸茸的狐狸尾巴。
“皮毛肯定是真皮毛,不过这厮摘了帽子估计也是那后现代的髡(kun)发样式”韩清暗暗思忖着,嘴上却说道“见过萧统领,远看一表人才,近看英姿勃发,幸会幸会。”
萧元佐本就被路振说的那句“一手杏林之术,让垂死之人能还阳再生”弄得惊奇不已,这又被少年抢先夸奖了两句,顿时愣在原地但又很快回过神答道“韩医证年少有为,有一手惊人本事,前途海量啊。”
“谬赞谬赞,韩某只是一小小医证,反倒是萧统领身居要职,接使重任落身,将来定可封侯拜相的。”你丫封侯拜相与否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宋朝这边出使辽国的人后来很多都荣登宰相了。
“借韩医证吉言了,如此年少便已是翰林医证,足可见将来前途一片光明”,辽人仰慕中原文化,对于宋朝的官职一清二楚。
“哪里哪里,萧统领一身华丽丽的冬装,配上高头大马,闪亮金刀,怎么都掩饰不住英武之气。”这契丹人居然不用契丹语,而是直接能和宋人对话。
契丹人很注重学习汉文化,但采取的态度则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精通汉语,但平日里很少说,反倒他多次告诫自己的子孙,不要学“汉儿之弱”。
因此,即便受汉化影响很深,契丹人依旧保留了尚武的传统。这也就是为什么即使是接伴使身上仍旧挎着武士刀。
“谢韩医证称赞,萧某只是一接伴使,英武之气乃是我大辽勇士每人必备的,反倒是韩医证你面如冠玉,一表人才啊。”
除了有祭奠国信使、吊慰国信使、贺登位国信使之类的职务名称之外,双方为了迎接你来我往的大使,专门都设置了接伴使,迎伴使。宋朝大使到了驿馆休息时候也有专门的人陪伴,这叫做馆伴使。
“长相乃是爹娘所赠,一表人才也是要有真才实学为宋辽的和睦所献啊,韩某倒是看萧统领的容貌甚伟器宇轩昂,真有贵国武士之风啊。”
“过奖过奖......”
“二位将来全都是前途不可限量,咱们是不是边走边谈,这就出发上路吧?”杨喜在旁边赶忙制止住萧元佐继续答话,看着二人在寒风中你来我往的打嘴炮玩,杨喜有点抗不住了。
两边众人都在等着呢,这草原上的寒风凌冽的,刚从暖烘烘的马车里钻出来就站在这寒风中你一句我一句的互相称赞,这何时是个头儿啊?
那边萧元佐其实也是苦不堪言,“有完没完?所学的词句全都掏出来用上了,再往下说就没词儿了!平时迎接时候双方都是谦虚称赞一下就赶紧出发上路了,这次说一句人家跟一句,这那能有这么多虚头巴脑的称赞之言啊?”他哪是这销售出身的韩清的对手?
路振听了杨喜的话便颔首点头称善,赶紧赶紧,上车走吧。
众人这就赶忙站好队伍一起朝着驿馆出发而去。
张原和陈冰都是站在杨喜身后不太远的地方,趁着队伍启动的时候张原悄悄对陈冰说:“要不是杨副使拦着,我敢打赌韩承事接下来会夸夸这萧元佐的马雄武高大,然后就夸夸他的刀闪亮锋利,保不齐还能夸夸他们的队伍整齐有序。”
队伍开始慢慢的随着萧元佐的迎使队伍行走,辽国这边士兵包括萧元佐一路上边走边好奇的看这奇怪的马车:居然不是木质的轮子,轮子都是被一根根钢条支撑在中心转抽上,马车外面还伸出个筒子不断冒着热气。
更让人惊奇的是这马车是四个轮子的,遇到颠簸或者上坡时候,明显比别的马车行进速度要快要省力。
萧元佐留心许久忍不住便问路振这车的由来,路振说不清楚这车的原理,便让萧元佐找后面那辆马车去问韩清,杨喜此时和韩清孟宪奎正在聊天扯淡。
其实杨喜乃是中亮郎,正七品,比起韩清的八品要高,但是大宋自宋太宗杯酒释兵权之后施行的是重文轻武,这就逐渐的导致武将地位越来越低微于文官,所以虽然杨喜官职高于韩清,但是还是低眉顺眼的。
辽先后设有上京临潢府(今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中京大定府(今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大明镇)、东京辽阳府(今辽宁省辽阳市境内)、南京析津府(今北京市)、西京大同府(今山西大同境内)五个都城。辽在地方上以五京为中心,将全国分为五道:上京道、中京道、南京道、东京道、西京道。道之下实行部族制和州县制。
从辽宋界河拒马河(今河北白沟),经辽南京今北京、辽中京今内蒙古宁城县大明镇,到辽上京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南,共建驿道一千八百余里,沿途修筑驿馆三十二座,另外还设有支线驿道。
因为是幕天席地的游牧民族,一直保持着打猎的传统。历代辽帝一年四季都喜欢出巡打猎,称“四时捺钵”,所谓“捺钵”,契丹语,行营行帐的意思。
由于“捺钵”的地点经常变换,所以辽帝经常在“捺钵”地点接见宋使,因此宋使并不一定必须到辽上京。但从白沟到中京这段驿路,却是绝大多数宋使的必走之路。
拒马河到中京间的驿路,全长约一千一百四十里,有驿馆二十座,为了方便使者途中休息,各驿馆之间还建有一些“顿馆”。
过了拒马河就是第一座驿馆,辽国问过来话是否要休息,刚过了拒马河就要休息,这也太快了吧,所以众人只是补充一些食物,带一些辽人提供的牛羊肉和酒就继续出发了。
大约前行了三十多里之后已经是夜晚了,萧元佐便上前来告诉韩清,前面即将到第二个驿馆,顺便赶紧问四轮马车的构造,这迎来送往的活儿很辛苦,虽然辽人尚武以至于经常骑马,但是马背上颠簸时间久了也是及其受罪的。
刚被路振邀上马车试着乘坐了一下,这等舒服的马车坐着肯定比风里雨里的马背上强的不是一星半点的啊。但是他被韩清虚头巴脑的客气话弄得有点犯怵,所以趁着快到驿馆的时候问问,假如称赞之言再一句句往出冒也不怕,快到了驿馆就能用这借口打断这称赞。
“这四轮马车之所以行进得快,是用了全新的高新手艺。”韩清没再继续夸萧元佐的马快如风,只是简单告诉了他一句。
“此等高新手艺可否告知?萧某平日里总往来于宋辽,若是能乘上这等高新手艺马车,可是能省去太多的辛苦,还请韩医证韩小相公不吝赐教。”
“这四轮马车精巧之处在于使用了精钢打制,这精钢要用高锰钢或者钨金钢,这种刚及其名贵,上百人经过数月才能锻造出十几斤,在车轮和车轴俱是用了精钢模型锤炼而出,每根车条亦是大小粗细相等。”
韩清不想把这技术传给辽国,四轮马车的技术在十九世纪出现,这种四轮马车速度确实能比普通两个轮的马车快得多,但是局限于平坦的路上。
将人从一个地方快速地运到另一个地方,能让人真切地感受到马车带来的便利,但最大的优点是载运量大,运行平稳。缺点是四轮马车需要较为平坦的路面行驶。
辽国修建的这条驿道因为平整,所以速度能够快出其他马车,即使是上坡。但是四轮马车宽敞就意味着能载运更多的人或者货物,用在军事上就对宋造成了威胁。
萧元佐听到高锰钢还有钨金钢的词儿就已经头大了,再一听说数百人锻造才能获得十几斤更是觉得人力物力的浪费,就不再言语问此马车的建造,但是眼光中的羡慕之情去无法掩饰。
①宋《事林广记》
(https://www.lw00.cc/2997/2997288/11111079.html)
1秒记住乐文小说网:www.lw00.cc。手机版阅读网址:m.lw00.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