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7章 柳木书签
听燕璟询问如何才能取信于众臣,董平叔沉吟片刻,缓声道:
“老臣斗胆,听闻兵部尚书陶大人今日遇到棘手之事,想请陛下定夺。”
在场的兵部尚书陶渊和鸿胪寺卿蔡文许都是董平叔的好友,三人时常聚在一处赋诗饮酒,谈论时政。
董平叔知道,他二人对于燕璟这个年幼的女帝也决计不会信服。
果然,兵部尚书陶渊上前一步,对燕璟道:
“陛下,近日桐州与青州交界之处匪患猖獗,朝廷屡次派兵却都未能彻底清剿,敢问陛下可有何良策?”
燕璟想了一阵,缓缓说道:
“朝廷兵力之精良远胜江湖草寇,屡次围剿不成,定然不是战力问题。
依你所言,匪患猖獗之处乃是二州边界,极有可能是剿匪责任划分不明,二州府衙未能通力合作导致的。
需派督查使亲赴现场,督促两地官府尽快达成一致意见,确定好合作与归责方案,如此应能见效。”
燕璟说完,下意识向祝澜投去一眼。
见她面带微笑,对自己轻轻点头,燕璟忍不住晃了一下脚丫,身子坐得更直了一些,有些自豪。
提问的陶渊微张着嘴,向董平叔投去诧异的一眼。
青州边界的匪患由来已久,朝廷数次派兵,结果都不尽人意。
直到自己上个月亲自前往,才发觉是桐州边县的几个县令惫懒,未能按计划配合青州官府的行动,故而贻误剿匪时机。
这位新帝又不曾接触过兵事,居然能一眼道破其中关键。
猜的,肯定是瞎猜的。
无妨,她能蒙对一次,难道还能次次蒙对不成?
陶渊看了鸿胪寺卿蔡文许一眼。
蔡文许紧接着提出第二个问题:
“启禀陛下,近日有西域小国使节来访,欲与我国通商。
然其国风俗怪异,使节举止粗鄙,不通汉语,又不习我朝礼仪,臣等接待颇感为难。
若严格依礼相待,恐致两国失和;若礼节从宽,又恐有损国体。
不知陛下以为该如何处置?”
其他大臣听到这个问题,不由得纷纷点头。
邦交的语言风俗差异,向来是个大问题。
处理稍有不慎,轻则引起两国误会,重则可能引发战火。
身为天子,若不能妥善处置与外邦之间的关系,保全上国的体面,便会令整个大量朝廷乃至百姓受辱,丢失民心。
不少大臣的神情也变得认真起来,很想听听这位女帝的看法。
燕璟似乎知道这个问题非同小可,思考的时间比上次更长。
过了好一阵,她才用带着几分稚气却又不失稳重的语气道:
“鸿胪寺卿所言,确实是外交之要务。
然孔子曰:''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又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朕以为若外国使节前来觐见,其一可命精通其语言者为译介,详细解释我朝礼仪,使其了解而非强迫遵从。
其二,择选通晓外邦风俗的官员陪同,以便在不失礼的前提下照顾其习惯。
其三,允许其以其国礼仪觐见,但须先行演示。若有不敬之处,当场制止。”
说至此处,包括鸿胪寺卿蔡文许在内,不少大臣的神色都微微变了。
放眼四海,大梁乃是天朝上邦,圣人虽推崇“怀柔远人”之思想,但外交礼仪如此柔和,未免显得过**逊。
遇到那懂事的小国还好,若是不懂事的,怕是会蹬鼻子上脸。
紧接着燕璟话锋一转,道:
“最后,若其表现恭敬,可赐予厚礼。
若有僭越之举,立即降其规格,以示天朝之威。”
最后一句恩威并施,令人既感上邦气度之大,又畏其威严,可谓外交手腕之精髓。
原先心存质疑的大臣们神色皆转为佩服,不仅是佩服新帝年纪虽幼却思虑周全,更佩服她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还能条理清晰地将观点一一列出。
这样冷静的头脑,与她那位兄长对比之下,实在是……令人唏嘘。
原来小孩子的脑子还可以转得这么快。
当然,最后两句众人也只敢心中想想,谁也不敢表现出来。
董太保认真听完燕璟的两次对答,有些刷新他对这位新帝的认知。
如此水准的回答,绝不会是瞎猜乱蒙。
董太保心中已有答案,但他先前已经准备好了考验燕璟的问题。
如果不问,岂不是白准备一番?
左右他已经这把年纪了,对仕途也没有更进一步的执念,哪怕此举可能惹恼幼帝,他也无所谓。
他现在纯粹抱着好奇的心态,想看看这位年幼的小女帝究竟有多厉害。
董太保清了清嗓子,问道:
“陛下,近日老臣听闻,云州百姓似乎在信奉某种邪教,百姓纷纷购买大量柳树枝。
此举恐怕是因为迷信盛行,百姓们想用柳枝驱邪避祸。
陛下以为该如何遏制这种愚昧行为,引导百姓莫要为邪神所惑?”
他这话一问出来,就连方才提问的陶渊和蔡文许都忍不住侧目。
太保这问题也太刁难人了。
民间百姓的信仰五花八门,各地官府每年光处理乱七八糟的祭祀等案件就有一笔不小开销。
她一个久居深宫的小公主,哪会接触到那些东西?
陶渊甚至忍不住瞪了董太保一眼。
陛下才八岁,能答上方才那两个问题已经是天赋异禀,堪称神童了。
自己与同僚们的顾虑已经被打消。
董太保这老家伙……差不多得了,怎么还出这么难的题刁难孩子?
果然,这一次燕璟思考了更久,迟迟没有作答。
众人等了片刻,就连董平叔都自觉有些尴尬,心虚地摸了摸鼻子。
坏了,自己一时好奇,还真搞得陛下下不来台。
他有些后悔,自己怎么就克制不住那该死的好奇心呢!
就在这时,燕璟终于开口了。
她的声音十分缓慢,似乎在斟酌。
“董太保以为,云州百姓折柳……是因为信了某种邪教,驱邪避灾?”
董太保眨眨眼。
不然呢?
燕璟坐在龙椅上,小大人似的叹了口气,对一旁静立的小太监说了句什么,小太监立刻转身离去。
燕璟望着董太保,语气竟有些无奈。
“董太保乃是三朝老臣,念在情分上,朕赐你一物。”
董平叔有些莫名,不解其意。
很快,那小太监折返回来,走到董平叔面前。
他手中捧着一只木质托盘,托盘中放置着一张轻薄的方形木片,看材质倒是与柳木有些相似。
燕璟让那小太监举起此物,展示给众人看,问可有人识得。
群臣纷纷侧目,但大多都摇头,一脸茫然。
唯有御史赵芳菲站了出来,道:
“启禀陛下,此乃柳木书签。”
书签?
群臣露出惊愕的神情。
他们平日使用的书签多是由竹片或象牙制成,从未听闻用柳木制作书签的。
木头容易干燥开裂,一不小心,上面的木刺还会扎到手。
用柳木制作书签,听起来实在不怎么美好。
赵芳菲小心翼翼捧起那只柳木书签,眼底有些难言的情绪浮动。
她对燕璟道:
“陛下,微臣出身云州,家境贫寒,购置不起书本。
在微臣家乡一带有传说,以每年最新抽芽的柳木制作书签,可保佑家中下一代出个读书人,改变命运。
后来朝廷推行新政,许多穷苦孩子有了念书的机会。
但在家乡那边,收集柳木书签的习俗却被保留下来。”
赵芳菲轻轻抚摸着那柳木书签,笑得有些温情:
“这样的书签,微臣家中已攒了整整一盒。
最后一张,是微臣考中进士,进入御史台的那一年做的。”
金殿陷入短暂的寂静。
董平叔过了一阵才有些怔然道:
“莫非云州百姓每至开春便纷纷砍伐柳树,都是为了这个?”
赵芳菲轻轻点头。
董平叔眸光微震,静默良久,脸颊灼热的感觉越来越重。
此乃云州百姓求学之遗风,陛下自小深居后宫,都知晓此等遥远的民生习俗。
而自己身为当朝太保,竟将此当成某种邪风异俗……
董平叔身体微微颤抖,片刻后“扑通”跪了下来,满面羞惭。
“陛下,老臣惭愧……惭愧啊!”
“太保请起。”燕璟终于说道,垂眸望着董平叔。
“太保先前曾说,朕为女子,自小未曾接受过帝师的教诲,不通朝政。
然而朕也曾私访民间,见识过种种民生利弊之处,颇有些心得体会。
这张柳木书签,便是朕在云州偶然得到,后来带回京城,时刻警醒自己莫忘百姓之苦。”
燕璟停顿片刻,缓了语气道:
“太保不必难过,朕今日便将这柳木书签赐予你,望你日日谨记今日之事,君臣共勉。”
听得“君臣共勉”四个字,董平叔瞬间老泪纵横,匍匐在地。
“老臣叩谢天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至此,群臣心服口服,随着董平叔一同叩拜山呼。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声音远远传出金殿,经久未绝。
群臣叩拜之际,燕璟别过脑袋,对秦雨薇调皮地眨动两下眼睛,一副等待被夸的模样。
秦雨薇也冲她眨眨眼,以宽大的袖袍遮住动作,竖了个大拇指,给予一个“真棒”的眼神。
燕璟的小脚丫又忍不住晃悠两下。
董平叔站起身时,幼年女帝与太后二人仍是一副肃穆神情。
燕璟“沉声”道:
“今日,朕还有另外两件要事宣布。”
(Ps. 本书会在第621章完结,已经开始写番外啦~)
(https://www.lw00.cc/2848/2848917/50881100.html)
1秒记住乐文小说网:www.lw00.cc。手机版阅读网址:m.lw00.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