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大移民


户部尚书夏元吉受命从全国各地征调二万军户、二万民户、一万匠户、一万盐户,迁往安南,

  这可将他难坏了。

  安南路途实在太遥远了,气候实在太恶劣了。

  户部向南直、浙江、福建、广东、湖广各布政司发文,要求他们配合执行。

  这些人口大省已经不止一次向北方迁移人口了,现在竟然又要向远在天边的安南迁移人口。

  迁几万户人口去安南,不过是杯水车薪。

  今年开了这个口子,明年必定继续,慢慢就成了惯例。

  一年两年还勉强能忍,长此以往,如何了得。

  人口减少了,种的地必然减少,赋税必然随之减少,傜役也无人承担,这一切损失,究竟算谁的?

  百姓们背井离乡,长途跋涉前往安南,路途劳累和疾病,将会使很多人失去生命。

  到达安南后,这些移民也面临着诸多困难。

  他们需要适应陌生的环境,开垦荒地,建立新的家园。

  安南气候炎热潮湿,对他们来说是巨大的挑战。

  为了争夺土地,也将与安南人发生冲突。

  反对的意见像雪片一般飞来,令夏元吉应接不暇。

  吏部尚书骞义受命选调二十名进士、三百名举人,派往安南,充实各府县,也进展得极不顺利。

  朱允熥为此感到十分头疼,他明白迁民实非易事,但安南的发展又刻不容缓。

  他在文华殿召见骞义和夏元吉,共同商议解决之法。

  朱允熥问道:"二十名进士和三百名举人,选调好了没有?"

  骞义面露难色,"安南实在太偏远了,臣费尽了口舌,也没有几个进士和举人愿意去。俗话说,强扭的瓜不甜,如果强迫他们去,去了之后也是出工不出力,没有什么意义。"

  朱允熥怫然作色,怒道:"朝廷养士数十年,他们就是这样忠君报国的吗?罢了!死了张屠夫,难道就吃带毛猪不成?"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既然进士、举人不想去,那就派生员去。在南京九门张出榜文,凡是愿意前往安南为官的生员,年俸一百八十两,赐举人出身,在安南干满三年,凡成绩优异者,赐进士出身。"

  寒窗苦读十年,考上进士,当上一个大县的县令,年俸也不过六十两。

  小小的生员,到安南镀镀金,就摇身一变,成了进士,还能拿三倍俸禄。

  这叫人情何以堪?

  骞义道:"陛下……这……不妥吧?"

  朱允熥反问道:"有什么不妥的?"

  骞义道:"如此一来,置科考于何地?"

  朱允熥更加不悦了,"科考选出来那么多进士、举人,却不能为朝廷排忧解难,这样的科考又有什么意义?"

  骞义一听这话很不对劲,再也不敢多话了。

  朱允熥又问夏元吉:"移民的事,办得怎么样了?"

  夏元吉吞吞吐吐说了一大篇。

  朱允熥重重地一拍御案,说道:"这些封疆大吏,眼里只有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根本就没有替朝廷想过,替老百姓想过。"

  "现如今全国只有六七千万人口,田亩就不够耕种了。"

  "若干年后人口翻了两倍、三倍,甚至四倍、五倍,拿什么养活?"

  "朕为什么要费力不讨好向海外移民,图的什么?不就是想给子孙后代拓展生存空间吗?"

  说着,在御案上铺开他手绘的世界地图。

  在地图上,大明的边界标成了红色。

  蜿蜒曲折的红线之外,是广阔无垠的陆地和一望无际的大海。

  骞义和夏元吉看得呆住了,大明的疆域与整个世界相比,就真的这么小吗?

  朱允熥看在眼里,轻蔑地一笑,大声说道:

  "你们现在知道什么叫做夜郎自大了吧?知道什么叫坐井观天了吧?"

  “既如此,朕也不强求那些官员了。”

  “着户部从京畿地区调集二万壮丁,迁往安南。另外,再从浙江、湖广、江西征调三万壮丁,由军队护送,一同前往安南。”

  “陛下,此举是否过于仓促?”夏元吉担忧地问道。

  朱允熥大手一挥,“安南局势岌岌可危,朝廷必须加快移民步伐。”

  夏元吉问道:"请问陛下,没有布政司和府县官员的配合,短期之内怎么能征调这么多壮丁?"

  朱允熥斩钉截铁说道:"指望他们,黄花菜都凉了。"

  "贴出告示,凡愿意迁往安南的壮丁,每人发给白银一百两,沿途的口粮由朝廷供应,他们到达安南之后开垦出来的荒地归他们所有,朝廷永不征税。"

  夏元吉不解地问道:"朝廷费这么大力气,图什么?"

  是啊,图什么?

  朱允熥目光炯炯地看着地图,即将到来的大航海时代,将会改变整个人类的命运。

  解开套在大明的子民脖上的枷锁。

  让他们涌向世界各地,抢占更多的资源,更大的空间。

  不香吗?

  夏元吉又问道:"照陛下的计划,往安南迁五万壮丁,朝廷最少要投入六七百万两白银,这么大一笔钱,从哪里出?"

  朱允熥眼睛也没有眨一下,"这笔钱,朕从内帑里出!"

  夏元吉无比错愕:"啊?这………"

  朱允熥继续说道:"这些壮丁,凡没有家室的,朕给他们每人配一个媳妇,让他们在安南繁衍生息。"

  骞义和夏元吉面面相觑,不约而同地问道:"陛下从哪找得到这么多女子?"

  朱允熥轻轻一笑,"宫里面就有四五万女子,朕准备将他们全部放出去。"

  皇上这是疯了吗?

  骞义和夏元吉差点晕厥。

  京师九门人头攒动。

  城墙根下,拥挤的人群伸长脖子看着墙上的告示。

  "去安南种地,就发一百两银子?"

  "还发媳妇?"

  "秀才在安南干三年,就能升进士?"

  "一年还能得一百八十两银子?"

  "天底下哪有这么好的事?"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民众们纷纷围在告示前,七嘴八舌地讨论着。

  有人怀疑这是恶作剧,有人则认为这是朝廷的恩赐。

  然而,终于有一些年轻人心动了,以他们的贫穷的家境,这一辈子都不可能娶上媳妇,如今只要去安南种地,就可以娶宫里面的宫女。

  这简直就像是在做梦一样。

  他们渴望改变一眼望得到头的命运,毅然决然地前往户部,报名参加安南移民。

  乾清宫内,朱允熥看着报名的人数不断增加,心中备感欣慰。

  这次移民不仅是为了解决安南的问题,更是为大明的未来开辟一条新的道路,使大明由一个保守封闭的陆权国家,逐渐转变成一个开放进取的海权国家。

  不久后,一批批壮丁将带踏上了前往安南的征程。

  他们的命运将会如何呢?

  朱允熥陷入了沉思。


  (https://www.lw00.cc/2781/2781884/11110847.html)


1秒记住乐文小说网:www.lw00.cc。手机版阅读网址:m.lw00.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