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营地
直到黄昏降临,李培恩的五艘巨轮满载粮食和难民,悄然抵达松江县外的港口。目睹整齐排列的船只逐一靠岸,松江的居民和戍卫不由得一阵紧张。毕竟,这里早已不再是繁忙的海运枢纽。寻常即便有海船造访,也是稀稀落落的几艘。如此浩大的船队,不禁让人揣测是否海盗再度肆虐。所幸,李培恩早与县令李岩通了气,因此县城内秩序井然,并未出现骚动。由于天色已晚,加之古代夜晚照明不佳,不少因长期营养不良患上夜盲症的难民,使得李培恩只能推迟至次日清晨处理卸货事宜。
次日破晓,难民们用过早餐后,李培恩指示方广组织他们下船。下船的人群在码头被分成两拨,一拨负责将粮食搬运到仓库,另一拨则由李培恩带领,与匠人们一同前往邻近的渔村,尽快在那里建立营地,以便接纳更多难民参与物资采集。任务分配完毕,李培恩让方广率领半数士兵,由预先安排的锦衣卫引导,携带李岩筹集的工具先行前往渔村。另一半士兵则留守码头,与陈晖的锦衣卫共同守护粮仓。这些粮食不仅是李培恩手中至关重要的资源,也是数万难民生存的关键,不容有任何闪失。因此,李培恩决定留在码头,等待所有粮食入库后再前往渔村与方广会合。方广作为将领,擅长营地建设,毕竟他在兵书中学习过如何构筑大型军营。
接下来的数日,李培恩驻守在码头附近。待所有粮食入库后,他又把陈晖拉到一边,反复叮嘱其在松江县留守期间,不仅要保护好粮食,还要妥善管理那些留在官坊炼铁、打造铁器的工匠。随后,他带领卸货完毕的难民向渔村进发。虽然前几天骑马只需两个时辰就能到达渔村,但这次带领庞大的队伍前行,他才深刻体会到古代将领的不易,仅是如何调度这么多人行走就是一项挑战。
行进的节奏、步伐的快慢、休憩的间隔,其中蕴含的策略深不可测。幸运的是,李培恩此行还带了十几个士兵同行。
尽管他们不如方广那样对此了如指掌,
但他们都在方广的指导下久经沙场。
因此,这些原则在他们心中都有所认知。
即使有他们的协助,李培恩带领的这批难民
也从黎明走到黄昏,才勉强走完了不足二十里的路程。
与方广的效率相比,差距明显。
然而,让李培恩稍感安慰的是,尽管方广仅提前出发三天,
但这里的大营地已经大致构架起来。
望着方广的高效,李培恩甚至考虑是否该研读兵书。
毕竟,这个时代与后世不同,军队作为最有组织的群体,
兵书中的军事管理之道,实则等同于当今最佳的管理学教科书。
然而,思考过后,李培恩还是打消了这个念头。
虽然他已完全融合了这具身体原有的记忆,
但说到底,这具身体原主人只是一个未曾受过正规教育的小太监。
仅有的文化知识,也就是初入皇宫时在太监学堂学到的一点皮毛。
识字倒是不成问题,
但如果要他去阅读那些没有标点符号的时代文献,
恐怕他会感到无从下手。
安置好难民后,李培恩才有空闲,与方广一同参观营地。
尽管夜幕渐降,营地里的难民和士兵们点燃了几个大型篝火,
这让李培恩有种置身战场的错觉。
与方广绕营一周后,
李培恩问道:“营地我看过了,搭建得很出色。目前还有什么困难吗?说出来,我们一起想办法解决。”
方广此刻负责这么多人的生计,必然面临挑战。
果然,李培恩一问,方广立刻回应:
“大人您不问,我也会来找您谈一谈。”
“目前,主要的问题有两个。”
“首先,我们的营地医疗资源匮乏,尽管冲和道长这几天已经在尽力照顾生病的难民。”
“但他一人既要治病,又要时常上山采集草药,实在忙不过来。”
“再者,尽管粮食足够难民食用。”
“但光有粮食还不够,饭菜中缺乏油脂,人们会吃得更多。”
“他们每天的劳动强度大,不能削减他们的口粮。”
“所以,我们必须想出解决的办法。”
方广提出的这两个问题,李培恩听后默默点头,
确实是亟待解决的棘手问题。
尽管这批跟随他们的难民是精心挑选出的壮年人,但漫长的逃亡生活已耗尽了他们的体力。如今,虽然食物充足,但过度劳累仍使不少人体力不支,纷纷病倒。解决这个问题,仅靠医生和草药并不足够,难民们需要一个适应新环境的阶段,逐渐恢复体力,才能承担更多责任。李培恩深思熟虑后,对方向广提出建议:“我理解当前事务繁重,但难民们需要时间适应。因此,我认为在接下来的十天内,应减轻他们的工作负荷,保证充足的休息。”
他还提到:“关于营养问题,预计下次船队从常州府返回时会带来一些家畜,我已经安排人通知方泽负责购买。然而,单纯依赖常州府的供应不是长久之计,我们需要找到自给自足的方法。”
(https://www.lw00.cc/2612/2612433/11111034.html)
1秒记住乐文小说网:www.lw00.cc。手机版阅读网址:m.lw00.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