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宋应星、宋应升兄弟
天空中。
运输飞机‘神农1号’上。
首席农业专家宋应星,与兄长宋应升二人,坐在活动空间较为狭小的客座上,都忍不住将脸贴近玻璃舷窗,望着外面的蓝天白云,和一张绿地毯般的地面,脸上都带着好奇与兴奋的神情。
毕竟他们这是第一次乘坐飞机。
而目前的许家庄中,包括这架‘神农1号’在内,一共只有三架飞机。
另两架分别是‘霞客号’与‘专机1号’。
霞客号是给徐霞客领衔的地质科考团队所使用的,去年七月就进行了首飞,目前为止已在大明二十多个地方留下了足迹,执行了多次飞行任务,全是在不够平坦的土路起降,证明了这款飞机高可靠性。
专机1号是只给许家庄高层们用的,主要用于视察工作、基层走访、解决突发问题等。
唯独这架‘神农1号’,是专门服务于农业工作的飞机。
这次宋应星、宋应升兄弟,就是搭乘这架飞机,前往海南岛崖州的南繁育种庄园工作,飞行距离约两千公里。
且飞机的货舱里,还带了上千斤的各类种子。
有常见的农作物种子。
有野生大豆、小麦、水稻等人为收集到的种子。
目的就是带着这些种子,以最快的速度,去南繁育种庄园,参与到《神农计划》当中,利用各种技术手段,培育出产量高、性状优良、抗病虫害的优良农作物品种。
为此许家庄投入了相当庞大的资源,弄了个占地六万多亩的专用育种庄园,购买了各种各样的生物研发设备,并抽调了宋应星、宋应升这类的明末本地顶级人才,负责主导农业研发工作。
由此可见许家庄对于农业问题的重视。
“大哥,我们二人加入许家庄,差不多有三年了吧?”
宋应星思绪如飞,不由得想起过去这几年的种种经历,尤其是加入到许家庄后,简直比过去的半生都要丰富多彩,宛若一场梦幻。
要知道在一开始,面对许家庄伸出的橄榄枝和竭力的拉拢,有着忠君爱国思想的他们,是非常抗拒与排斥的,严词拒绝了数十次。
什么年薪五万银元。
什么允许接触各类先进科技等。
宋应星都不为所动,一次次拒绝许家庄的拉拢。
但后来,他的小妾和幼子先后罹患重病,都是用许家庄提供的神药治好。家族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危机,也是许家庄提供数万银元贷款帮忙走出困境,最后连身边的家人,都认为欠许家庄的恩情太多,老是拒绝拉拢实在说不过去,最后只得被迫答应来许家庄考察半年,看自己有什么能回报许家庄的地方。
结果这一考察,就把自己给深深陷了进去。
再然后把大哥宋应升也拉了进来,兄弟二人,最终双双加入许家庄,并都在较短时间内,学习并掌握了最先进的科学知识,成为了顶级的专家。
慢慢的也认可了许家庄的文化与制度,抛弃了自身的局限性。
现在回过头想想,有种颇为唏嘘和庆幸的感觉。
“是快有三年了。”
宋应升点头:“本来是打算参观几天就走,但许家庄确实过于先进发达,我们兄弟掌握的那些知识,并不能帮到许家庄什么,倒是我们这三年,在许家庄学到了无数东西,占便宜的是我们才对,许家庄看重的,不是那些过时的技术,还真是我们这两个快五十岁的人才,那位许庄主,是位心胸宽广的神人啊,反倒显的我们小气狭隘了,耽误了不少时间。”
“现在开始追寻真理也不晚啊,孔夫子不是说过,朝闻道,夕死可矣嘛。”
“不过,我们身上的担子也不轻啊,《神农计划》的内容非常庞大,至少要三十到五十年的时间,才能勉强完成这个计划的第一阶段,要让这个计划全部实现,非得百年、几百年的时间不可,届时你我肯定是看不到了,只能是化为先驱和阶梯,帮助后来者开路,而就算是第一阶段取得成功,那也是泽被千秋万代,让大明百姓告别饥馑的巨大成就,用庄主的话说,我们兄弟二人,是会被后人封神封圣的,新一代的农圣就是我们,这等伟业,想想就令人激动啊。”
实际上!
许远亲自带人制定《神农计划》的目的,就是为了摆脱对现代社会那边的良种依赖,在明末世界,实现良种的自给自足,并充分利用明末这边的物种资源,让农业专家们,自主研发出适合明末这边的良种,走出一条新路。
毕竟明末这边的生物多样性实在是太丰富了。
动植物目前被灭绝的种类很少。
到处都能找到野生豆类、小麦、水稻的样本,什么性状都有。
就连一些现代社会不可能找到的珍贵的、高价值的动植物资源,都难以计数。
这边简直就是一座生物资源的巨大宝库,哪怕仅利用到其中的1%,也能带来非常庞大的收益。
当然,现阶段许远不敢想那么远,他在《神农计划》中,制定的第一阶段目标,就是希望在三五十年内,借助最先进的杂交、基因育种技术等,实现所有粮食作物与上百种蔬菜水果良种的自给自足而已,至于走出新路,研制出有本地特色的良种,到那时说不定许远都看不到了,两边世界的光门通道都没有了,考虑那么远没有意义。
自然,这对宋应星、宋应升兄弟二人,更是如此,他们只需专注于完成第一阶段的目标就行。
聊着聊着。
在激动过后,兄弟二人探讨起了关于许家庄的未来。
宋应升更做出假设问:“许家庄这样的模式,能够维持多长时间?万一某天庄主不在了,许家庄又该如何发展,能否像一个国家那样稳定下去,至少延续个两三百年时间,而不是昙花一现?”
“这就要看民心了。”
宋应星想了想道:“若许家庄的文化与制度,深得民心,受到拥护,没人希望发生动荡与改变的话,那么许家庄就能长期存在下去,相反,若是越来越不得民心,暴露出的问题和缺点越来越多,那么就算庄主是能长命几百岁的仙人,许家庄该崩溃还是会崩溃,任他仙力无边也没用,就像他经常放嘴里的那句话,百姓就是江山,就是一切。”
宋应升又问:“那你觉得许家庄存在大的问题么?”
“当然有不少问题。”
宋应星道:“比如《东方时报》最近报道的,一些许家庄本地人,歧视和侮辱外地人;少数集体庄园为了追求利润,收取高昂费用,剥削周边村镇,或者许家庄内部出现攀比铺陈之风,贪腐现象也有所抬头等,这些都是问题的苗头,但庄主没有回避这些问题,没有只听赞歌,而是全部严肃处理,及时打压遏制这些现象,并欢迎所有人士,尤其是非许家庄人士,提出建议和批评,凡是好的建议一律采纳,切中时弊的批评立刻改正,还强调必须保持强大的纠错能力,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理……许庄主,既有容人之量,也有类似齐王的纳谏之心啊。”
“庄主英明神武,如同圣人,可如果他不在了,还能及时发现,及时改正问题么?”
“那就要看制度了,只要形成好的制度,做出预防,大部分问题都是可以避免的,我们也能注意到,现在轮值执政官轮流执政的时间,已经达到每年六个月了,以后还会增加,这期间庄主不会过多插手,诸多大小事务,只要六位执政官达成共识就行,若存在分歧就让庄主决定,庄主不在就问主母意见……即分权又可集权,久而久之就会形成良性制度,并长期稳定运转下去。”
听到这里。
沉默了大概一刻钟。
宋应升终于下定了某种决心,开口道:“长庚,我想,还是把你我的妻妾子女,都带到海港城,或带到育种庄园,让他们都落户到许家庄吧,让他们也加入到这个体系之中。”
“大哥,你终于想通了?”
宋应星感到十分意外,因为正常情况下,这是不可能的事情,毕竟他们宋家,在江西奉新县是高门大户,标准的士绅地主,家族拥有良田数千亩,工坊十数座,有钱有势,有仆人佃户,是官府争取与讨好的对象,日子过的不算差。
若加入到许家庄中,只是在教育、医疗等方面有较大改善,生活便利程度提高,后代发展机会较多而已,但也会受到不允许一夫多妻,家中仆人保姆不得过多等限制,只能说有好有坏,有利有弊,对仕绅阶层的吸引力不是非常大。
但这次……大哥宋应升总算想通了,做出了带家人加入许家庄的决定。
“不是想通了,我只是觉得,许家庄这条路,或许能走的更宽更远,即便不能长久富贵,子孙后代的生活处境不至于太差。”宋应升道。
“这是对的,我早就是这么认为的,许家庄这边有更好的未来,落后腐朽的儒家传统社会,早晚会被淘汰的,何况我们的那些儿女孙辈,只去过海港城一两次,就都央求盼望着加入许家庄,他们的心早向着许家庄了。”
宋应星摇头笑道。
(https://www.lw00.cc/2499/2499111/10711398.html)
1秒记住乐文小说网:www.lw00.cc。手机版阅读网址:m.lw00.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