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 大明鲁荒王:家父明太祖小说免费阅读 > 第372章 老朱要迁都!

第372章 老朱要迁都!


那土著愣了一下,似乎没料到王大虎会问他的名字,他犹豫了一下,还是梗着脖子大声说道:

    “阿鲁!”

    王大虎点了点头,示意身边的通译用土著的语言询问。

    “阿鲁,我们是来自远方的客人,并无恶意。”

    通译将王大虎的话翻译成土著语言。

    阿鲁听了通译的话,眼中闪过一丝疑惑。

    他看着王大虎,似乎想从这个“远方客人”的脸上看出些什么。

    王大虎继续说道:

    “我们来到这里,是为了寻找一种珍贵的矿石。我们愿意与你们和平共处,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通译再次将王大虎的话翻译成土著语言。

    阿鲁和身边的两个土著交换了一个眼神,他们似乎对王大虎的话有些意外,也有些将信将疑。

    在土著部落里,他们很少遇到这么“讲道理”的入侵者。

    通常,那些外来者都是直接抢夺他们的财物,杀害他们的族人。

    “你们……真的只是来找矿石的?”

    阿鲁用生硬的语气问道。

    王大虎点了点头,说道:

    “是的,我们对此地并无领土要求,只希望能够和平开采矿石,同时,我们也可以向你们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阿鲁沉默了片刻,似乎在权衡利弊。

    他身边的两个土著也低声交谈着,似乎在讨论着什么。

    最终,阿鲁抬起头,看着王大虎,说道:

    “好,我们相信你们一次。但是,如果你们做出任何伤害我们部落的事情,我们一定会让你们付出代价!”

    王大虎微微一笑,伸出手掌,说道:

    “一言为定。”

    阿鲁也伸出手掌,与王大虎击掌为盟。

    这一刻,两个来自不同文明、不同种族的人,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达成了暂时的和解与合作。

    应天府。

    紫禁城。

    朱元璋眉头紧锁。

    朱元璋坐在龙椅上,手中把玩着一串玉质念珠,眉头紧锁,显得心事重重。案头堆放着一摞厚厚的奏章,其中一份尤为引人注目,封面用朱笔批着“紧急”二字。

    那是一份关于紫禁城修缮的奏章。奏章中提到,紫禁城的东北角出现了下沉的现象,宫墙甚至出现了细微的裂痕。工匠们担忧,若不及时修缮,恐怕会有更大的安全隐患。因此,奏请朝廷拨款,以便尽快进行修缮工程。

    朱元璋看着这份奏章,心中不禁有些恼怒。当初选定应天府作为国都时,他就曾对这片靠近湖边的地界心存顾虑。这里地势低洼,土壤松软,本就容易发生下沉。然而,那时朝中大臣们纷纷劝说,称应天府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且湖光山色美不胜收,是难得的建都之地。朱元璋这才勉强同意在此建都。

    如今,果然如他所料,紫禁城出现了下沉的问题。这让他不禁开始担忧起未来的水患。若是湖水泛滥,整个紫禁城岂不是都要被淹没?一想到这里,朱元璋便觉得心烦意乱,这破地方,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他深吸了一口气,努力平复心中的烦躁。迁都之事,非同小可,需从长计议。他决定先找来太子朱标商议此事。

    朱元璋按下心中的不快,召来内侍传旨:“传太子朱标觐见。”

    不一会儿,太子朱标便匆匆赶来。他身穿明黄色蟒袍,头戴金冠,显得气宇轩昂。朱标是朱元璋的长子,自小便被立为太子,一直深受父皇的器重。他性格沉稳、为人宽厚,在朝中也有着很好的声望。

    “儿臣参见父皇,不知父皇召见有何要事?”朱标恭敬地行礼道。

    朱元璋示意他免礼平身,然后将手中的奏章递给朱标:“你看看这个。”

    朱标接过奏章,仔细翻阅起来。他的眉头也渐渐皱起,显然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父皇,这紫禁城下沉之事,确实不容小觑。儿臣认为,应当尽快拨款修缮,以确保皇宫的安全。”

    朱元璋点了点头,却又叹了口气:“修缮固然重要,但朕更担心的是未来的水患。这片地方本就容易下沉,若是遇上大雨滂沱、湖水泛滥之日,这紫禁城岂不是危在旦夕?”

    朱标闻言,神色也变得凝重起来:“父皇所言极是。那依父皇之见,我们该如何是好?”

    朱元璋沉默了片刻,缓缓吐出几个字:“迁都。”

    “迁都?”朱标吃了一惊,显然没料到父皇会提出这样的想法。他知道,迁都乃是国家大事,牵一发而动全身,绝非轻易可以做出的决定。

    “是的,迁都。”朱元璋肯定地说道,“朕已经想过了,这应天府虽然繁华,但地势低洼、水患频仍,实在不是长久之计。我们应当另选一处地势高亢、水土丰茂之地作为新的国都。”    

    朱标听后陷入了沉思。他知道父皇的决定总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但迁都之事确实太大,需要慎重考虑。他想了想,说道:“父皇的想法固然有道理,但迁都之事非同小可,还需从长计议。儿臣认为,我们可以先派人四处勘察地形、了解风土人情,再作定夺。”

    朱元璋听了朱标的建议,觉得很有道理。他点了点头:“你说得对,迁都之事确实不能操之过急。那就依你所言,先派人去勘察地形吧。”说着,他又补充道,“此事关系重大,你需亲自挑选合适的人选前往。”

    朱元璋接着说道:“关于迁都的地点,朕心中已有几个选项,北平、西安、开封、洛阳、凤阳,你觉得哪个地方更为合适?”

    朱标没想到父皇会突然问及此事,他事先并未做过多考虑,一时间竟有些愣住。他心中快速权衡,北平地处边疆,虽有利于防御,但太过偏远;西安历史悠久,但地处西北,交通不便;开封、洛阳虽然地处中原,但历史上多次战乱,早已不复往日的繁华。而凤阳,那是他们的故土,且之前已有过修建中都的基础。

    犹豫了许久,朱标终于开口:“父皇,儿臣觉得,凤阳或许是个不错的选择。凤阳本就是中都,之前也已经修建了不少都城的宫殿,只是后来因为财政紧张而停工。现在,我们只需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修缮和扩建,应该可以节省不少时间和财力。”

    朱元璋听后,眉头并未舒展。他原本期望朱标能给出更有远见的建议,而不是仅仅基于节省财力的考虑。他心中对朱标的回答略感失望,但并未直接表露出来。

    “嗯,你的想法也有道理。”朱元璋淡淡地说道,“但迁都之事,还需考虑更多因素,如地理位置、战略意义、经济发展等。凤阳固然有其优势,但也许并非最佳选择。”

    朱标听后,心中一紧,知道自己并未完全回答到父皇的心意。他低下头,恭敬地说道:“父皇教训得是,儿臣考虑不周,还请父皇恕罪。”

    朱元璋摆了摆手:“罢了,此事需从长计议。你先退下吧,朕再好好想想。”

    朱标恭敬地行了一礼,退出了大殿。他知道,自己在这次讨论中并未给父皇留下深刻印象,心中不禁有些懊悔。

    朱元璋看着朱标离去的背影,心中五味杂陈。他原本对朱标寄与厚望,希望他能承担起更多国家大事,但这次讨论让他意识到,朱标还需更多历练。

    这时,内侍上前禀报:“皇上,鲁王朱檀求见。”

    “哦?老十来了?快让他进来。”朱元璋说道。

    不一会儿,鲁王朱檀走了进来,行礼道:“儿臣参见父皇!”

    “老十啊.你来得正好!”朱元璋说道,“朕正有事要与你商议。关于迁都之事,你有何看法?”

    朱檀闻言不禁一愣,迁都?

    看着老爹这副满脸渴求的模样,他突然想起来朱元璋在历史上就对应天府作为都城不太满意。

    后来更是在洪武25年派太子朱标考察过开封和西安作为都城的可行性。

    朱标也是在那个时候在路上不小心染了风寒,最终竟然身体素质不行,没有扛过去,英年早逝。

    这才让后来的朱允炆捡了便宜,做了皇帝。

    然后被老四朱棣给轻松推翻,彻底改写了大明历史!

    朱檀看向朱元璋,忍不住问道:“父皇,你突然问这个问题,孩儿有点不知所措。”

    朱元璋摆摆手道:“咱就是觉得应天不适合当都城,想要换个地方,你觉得怎么样?”

    朱檀沉思了许久,方才缓缓开口,声音中透露着沉稳与智慧:“父皇,您提及迁都之事,儿臣深感此事重大,需从多方面仔细考量。您想要迁都的原因,是否主要因为应天府地势低洼、水患频发,以及紫禁城的安全隐患?”

    朱元璋微微颔首,眼中闪过一丝赞许:“正是如此。老十,你能看出这些,说明你对国家大事颇有见地。应天府虽繁华,但地势之弊、水患之忧,让朕日夜难安。而紫禁城的安全,更是关乎皇室与国家的根本。”

    朱檀点了点头,神色凝重:“父皇的忧虑,儿臣深感同情。迁都之事,确实刻不容缓。对于迁都的地点,儿臣经过一番思考,认为西安、开封、凤阳和洛阳虽各有优势,但弊端亦不少。”

    他顿了一顿,继续详细阐述:“西安,古称长安,历史悠久,易守难攻。然而,自唐以后,经济重心逐渐东移南迁,西安的繁华已不复当年。如今,西安地处西北边陲,经济相对落后,粮食产量不足,且远离江南等经济中心。若迁都于此,恐国家经济难以支撑。”

    朱元璋听后,微微皱眉,示意朱檀继续。

    “开封,地处中原,交通便利,经济发达,曾为多朝古都。然而,开封紧邻黄河,黄河之水天上来,奔腾到海不复回。河水泛滥之灾,历史上屡见不鲜。且开封地势平坦,无险可守,军事上亦存在极大隐患。”朱檀说着,脸上露出担忧之色。

    朱元璋叹了口气,显然对开封的弊端也心知肚明。

    “洛阳,同样是历史悠久的古都,文化底蕴深厚。但洛阳与开封相似,地势一般,不利于军事防御。且洛阳亦位于黄河附近,水患之威胁不容忽视。”朱檀继续分析道。

    说到此处,他略微停顿了一下,似乎在权衡接下来的话语。然后,他缓缓开口谈及凤阳:“凤阳,作为父皇的故乡,情感价值自然非同一般。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凤阳在经济、地理、军事等方面均不具备作为都城的条件。凤阳地处内陆,交通不便,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且军事上无天然屏障可守,难以抵御外敌入侵。”

    朱元璋听着朱檀的分析,心中不禁暗自赞叹他的远见卓识。尽管朱檀连续否定了四个迁都的候选地点,但他的每一点分析都切中要害,让人不得不信服。

    “那么,老十,你心中可有合适的迁都之地?”朱元璋终于忍不住开口问道。

    朱檀深吸了一口气,眼神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父皇,儿臣认为北平或许是一个合适的选择。”

    “北平?”朱元璋眉头微挑,显然对这个提议颇感兴趣,“你且说说看,为何认为北平适合作为都城?”

    朱檀神色肃然地解释道:“北平地处北方边疆要冲,北依燕山山脉之险要地势,南临华北平原之广阔腹地。这样的地理位置既有利于军事防御外敌入侵,又便于控制和管理北方边疆地区。此外,北平距离江南等经济中心相对较近,便于物资运输和经济交流。江南的富庶可以为北平提供有力的经济支撑。”

    他顿了一顿,继续说道:“而且北平的气候条件也相对较好,四季分明且适宜居住。这对于皇室成员和百官来说都是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另外北平作为元朝的大都,已经有着一定的城市建设基础,我们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修缮和扩建,节省时间和财力。”

    朱元璋听着朱檀的阐述心中不禁暗自点头,他之前虽然也考虑过北平作为迁都的地点但并没有像朱檀这样深入地分析过其优势,现在看来北平确实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选项。(本章完)


  (https://www.lw00.cc/2487/2487325/11110729.html)


1秒记住乐文小说网:www.lw00.cc。手机版阅读网址:m.lw00.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