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 影视:从咱们结婚吧开始小说阅读 > 第46章:大明的新局势

第46章:大明的新局势


  张家口

  大明于此设立宣城镇守司,控制边关互市事宜。

  “宣府镇守总兵万全,参见太子爷!”

  这宣府镇守总兵,乃是当初太子朱高炽互市之时,平衡了各方利益之后,直接安排过来的人。

  主要原因只有一个,宣城的生铁和刀兵折损率,太高了。

  太子朱高炽不想逼得那些勋贵狗急跳墙,转而自上而下的改变一下宣城的人员结构。

  流水不腐,户枢不蝼,动也。

  常换常新,至少换了宣府镇守总兵之后,瓦剌人手里的铁器变得捉襟见肘起来了。

  商人打通新的宣府镇守门路,那也是需要时间的。

  这万全乃是太子亲卫出身,一路从边军历练出来的太子朱高炽的心腹。

  虽然太子朱高炽身边的武将少,但也不是没有。

  加上太子朱高炽也不是真的软弱,只是比较喜欢用怀柔手段而已。

  所以除了王宇和朱瞻基顶在前面,太子朱高炽手里的牌也不少。

  自从老三失去了内府十三卫的指挥权,老爷子便默认了太子朱高炽推荐的人选。

  “好啦!有没有有没有太孙的消息!”

  太子朱高炽亲切的握起这万全的手,扶他起身,对方乃是个直肠子,顿时感激涕零。

  这万全后退一步,躬身据手,低着脑袋。“还未有太孙的消息,末将这就往西派出探马?”

  “嗯!”太子朱高炽点点头。“你有心啦!”

  随后,太子朱高炽在张家口的宣府安顿好百官,就在此等着朱瞻基回来。

  倒不是太子朱高炽畏惧草原刀兵,而是他的身体不支持他长时间的舟车劳顿,老爷子一直起立汉王的心思,未必没有太子身体不好的原因。

  在太子朱高炽一行人入驻宣城不到半日的功夫,万全就来报。

  “太子爷!太孙随圣驾回来了,还请您早点准备,带文武百官迎驾。”

  五军营中军停于宣城外,朱瞻基先去见了太子朱高炽。

  一处秘密所在的房中,左右皆有太子亲卫把守。

  太子朱高炽心情沉重,脸上充满了悲痛。“你告诉我,皇帝真的驾崩了?”

  朱瞻基认真的看向自己的老爹,面色沉重的点头。

  “七天了!”

  要不是在榆木川大营给五军营休整了两天,朱瞻基恨不得带着皇帝的灵柩和遗旨意飞回来。

  “王宇还在草原拖延二叔和三叔,爹还请尽快登基。”

  一块明黄色的锦缎包裹的东西,被朱瞻基郑重其事的举过头顶,送到了太子朱高炽的手中。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这乃是元朝皇帝令工匠用蓝田玉所制作的传国玉玺,真的那枚自秦以来的传国玉玺,早就在唐朝末年就丢了。

  这是蓝玉于捕鱼海一战,从元朝那里拿回来的皇帝信物,明朝自然是沿用。

  太子朱高炽手持着玉玺,打量了一番,面色沉重的看着朱瞻基。

  “有了这块石头,老二、老三会这么乖乖听话吗?”

  朱瞻基已经想好了。

  “二叔、三叔不听话不要紧,爹你登基之后,可调榆木川大营五十万大军平叛,甚至可调南方沿海二十万备倭卫进京。”

  只要太子朱高炽登基,昭告天下之后,除非那些已经靖难过一次的勋贵,觉得现在的日子不舒服,不然哪会再跟着汉王朱高煦作乱。

  片刻

  宣城府响起了九道钟声,入驻宣府的文武百官顿时惊诧,心中有了自己的猜测。

  果然没一会儿,便有士卒前来给文武百官发放白色丧服,通知他们城门接灵。

  宣城门外

  天空飘着蒙蒙细雨,整个宣城都似乎沉浸在哀悼的气氛中,一些深受草原人打谷草的大明百姓主动赶到城外跪迎。

  太子朱高炽立于百官之前,披着白色的丧服,红着眼眶,脸上充满了悲痛。

  在一众前来迎接圣驾的大明文武百官严肃的表情中,城外草原开过来一支打着白色华盖,人人披着白色素缟的队伍。

  老爷子的灵柩被放置在十六位士兵守护的灵车上,缓缓驶向城门。

  “爹啊!呜呜呜~”

  太子朱高炽一把推开打着白色华盖蔽雨的小太监,紧走几步,与其他文武官员一起来到灵车前。

  “噗通~”

  “爹啊!呜呜呜!”

  “皇上啊!呜呜呜~”

  “呜呜呜~”

  太子朱高炽重重的扑倒,跪在了地上,文武百官无不紧随其后,开始情真意切的大嚎。

  此时,杨士琦身后跟着小鼻涕捧着托盘的小鼻涕,来到太子面前,躬身据手一拜。

  “太子爷还请不要悲伤过度,先帝大行,还有大事托付。”

  太子朱高炽悄悄拭去眼角的泪水,仰起头来,眼中充满了坚定和决心。

  文武百官知道正戏来了,纷纷神色肃穆的收声,盯着灵前跪着的太子爷,以及准备宣旨的杨士琦。

  “如此,侨仲你便宣旨吧!”

  朱高炽知道,他的人生的使命尚未完成,他要继承大明的公器,为大明的百姓人人有衣穿有饭吃而努力,很快振作起来。

  杨士琦神色庄严的接过小鼻涕托盘里的圣旨,举过头顶。“大行皇帝遗旨!跪!”

  随后杨士琦展开圣旨,神色肃穆的大声朗读起来。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皇太子朱高炽,品性仁孝,宽厚有德,朕决意传位于皇太子朱高炽。

  着皇太子朱高炽授旨之时,即日克继大统,以延绵皇室香火,亦慰大明万民之望。

  钦此!

  杨士琦念完圣旨之后,故意提高音量,又对着太子朱高炽道。

  “大行皇帝拟诏之时,由我、太孙、英国公、靖安侯见证,还太子接旨,尊奉大行皇帝遗愿,于灵前继位。”

  太子朱高炽乃是顺位继承,还有旨意,又不是造反,当然没有什么三辞三让的说法。

  “儿臣接旨!”

  太子双手举过头顶,接下老爷子的遗旨,然后起身站了起来。

  “受~皇帝印玺!”

  杨士琦将小鼻涕捧着的空木盒,当着文武百官的面,交到了太子朱高炽手中,大明皇权至此掌握在了朱高炽手中。

  于次日,朱高炽在宣城登基,年号洪熙,文武百官皆高呼万岁。

  而朱瞻基早就于前一日,洪熙皇帝还没登基的时候,就领了皇帝三道圣旨。

  “一道给榆木川大营的英国公张辅,表彰参加此次北征勋贵的功绩。”

  “一道,则是令三千营改为驻扎辽东,同时洪熙皇帝也给了他们不少赏赐。”

  “一道圣旨则是责问朵颜卫,为何擅自离开朵因温都儿驻地,申饬了他们一番。”

  王宇带着被切磋成猪头汉王和赵王赶到宣城的时候,看着满城缟素,全城在大呼洪熙皇帝万岁的时候,这两兄弟懊悔不已。

  早知道就带着三千营和朵颜卫直接冲进五军营了,说不定现在这大明皇位,就是自己来坐了。

  祭拜了老爷子之后,王宇见到了洪熙皇帝朱高炽,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掌控天下权柄的原因,王宇觉得这个胖胖不再是那个憨厚可爱的太子爷了。

  也不是那个和蔼可亲的小姨夫了,两人似乎隔了一层东西。

  “陛下圣躬安!”

  王宇躬身据手,没有逾越,既然洪熙皇帝要保持距离,他就保持距离呗!

  “朕安!听说你把汉王赵王带回来了!”

  洪熙皇帝笑着点点头,王宇却不太热衷于这种内斗,而是开口建议。

  “陛下!现在兀良哈朵颜卫主动追击五军营,末将请命,去给他们个教训。”

  不过洪熙皇帝朱高炽摇了摇头。

  “不必了!朕已经派人去申饬他们了,你也不必担心,朕不会忘记你的功劳的。”

  王宇心中暗道果然,朱高炽还是偏向怀柔手段,向内发展民生啊!

  随后洪熙皇帝明发圣旨,给王宇加禄两千石,赐世券,美人二十,绢丝布匹无算,另允许他敕造超规格的国公府。

  待朱瞻基安抚完榆木川大营的明军,将三千营调到辽东之后,洪熙皇帝敕封了朱瞻基为皇太子,然后大军返回了顺天。

  宣府

  洪熙皇帝的行在

  穿着丧服的洪熙皇帝朱高炽坐在榻上,单独召见了汉王朱高煦、赵王朱高燧,以及皇太子朱瞻基。

  “臣!朱高煦/朱高燧,叩问圣躬安!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面对两位有气无力的弟弟的叩拜,洪熙皇帝也不生气,笑呵呵的抬手示意两位弟弟站着说话。

  “二弟、三弟啊请起、请起~”

  随后洪熙皇帝对着身旁的内侍一抬手。

  “赐座!”

  “这次打仗,辛苦两位弟弟啦!老爷子走了,以后咱们三个要好好的在一块,遇到事要多商量。”

  随后洪熙皇帝笑呵呵的,给两位弟弟拉了拉家常。

  “老大!”

  汉王朱高煦话还没说完,直接就被赵王朱高燧咳嗽打断了。

  “咳咳咳....”

  我的亲二哥哎!

  你是没看朱瞻基那小崽子凶厉的眼神吗?

  搞不好老大在这屏风后面,藏了三百刀斧手呢!

  留的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啊!

  汉王朱高煦看了赵王朱高燧一眼,没骨气。

  “好!皇上,我和老三没你些弯弯绕的肠子,是杀是剐,你给句痛快话!”

  老二实名制口服心不服。

  老三看着洪熙皇帝,“皇上!我...”他很想解释一句的,老二不服,不关我事啊!

  “两位弟弟误会了,咱们都是一家人,不能让爹在...”

  洪熙皇帝朱高炽絮絮叨叨的说了许多,他当然不是那种狠厉之人。

  之后洪熙皇帝朱高炽,拉着大明的皇太子朱瞻基、汉王朱高煦、赵王朱高燧,四人一道于老爷子灵前立誓,决不可手足相残。

  回到顺天之后,洪熙皇帝朱高炽给文武百官商议之后,正式给老爷子上了庙号太宗,谥号为文皇帝。

  王宇也不太懂,为啥老爷子打了一辈子仗,最后更是死在北征草原的归途,他为啥还是个文皇帝。

  不过想想李世民也是太宗文皇帝,或许这就是传统?

  洪熙皇帝登基之后,大肆提拔了自己太子府的属官入阁。

  改变了太宗文皇帝在世之时,大明对北方草原人积极的应对策略,以怀柔为主。

  停下了耗资巨大的大明宝船舰队,郑和被明升暗降,发去了应天守灵。

  对内,洪熙皇帝开始积极休养生息,踌躇满志,准备开始改善民生。

  大明初期的名臣“三杨”入阁,正式开始主导大明朝堂。

  王宇知道洪熙皇帝的性格是仁爱君子,不主张对外用兵,所以回到顺天也低调的很。

  让胡善祥能不去见小姨,就不去见。

  毕竟一天到晚去皇宫走亲戚,引得其他勋贵或者文臣妒忌,这就不好了。

  王宇已经到了二十八岁,这一年,他除了默默造娃,便是打通三个院子,按皇帝的特许,敕造他的超规格靖安侯府。

  大明公侯伯的大门挂的牌匾,以及面积等等,初期都是有定制,不能私造。

  公侯伯对应的是府邸第,现在是明初,这些关于勋贵品级住宅的规矩,还是很严的。

  随着王宇子嗣越发多了起来,这靖安侯府邸就不够住了。

  胡善祥去和太子妃张妍走亲戚的时候,自然也多次给她提过这个难处。

  这朱高炽给他特权,以靖安侯的身份敕造国公府,也算是给他行了个方便。

  还有敕造侯爵府还有一个特色,王宇可以用大明将士持斧钺仪仗守门,这是武勋家的特殊荣誉。

  不过洪熙皇帝不喜战争,王宇只能默默的蛰伏了一年。

  到了年中的时候,洪熙皇帝朱高炽觉得顺天住的不舒服,而且北方百姓养活顺天负担太大,还要时不时的从南方运粮,损耗太大。

  加上有文官劝说,顺天容易被草原人攻击,所以洪熙皇帝派了太子朱瞻基去应天督造修复皇宫,同时安抚江南七省,准备还于旧都。

  太子朱瞻基去了应天督造皇宫的时候,汉王朱高煦和赵王朱高燧答应洪熙皇帝去滇省就藩。

  洪熙皇帝不由得大喜,给了他们好些赏赐,结果两人直接路过山东就停了下来,不去滇省就藩。

  杨士琦上表,请治汉王和赵王的谋逆之罪,洪熙皇帝也不恼,表面大度的改封汉王和赵王在山东,还将杨士琦送去给汉王赵王处置。

  反正洪熙皇帝在天下人面前,对两位弟弟表现的足够仁慈忍让,算是让人交口称赞的仁至义尽了。

  山东可是个可以进可攻退可守的好地方,东、北两面环海,中部是鲁中山地丘陵,西部是黄河,内部还有两个大平原(鲁北平原、胶莱平原)。

  当初老爷子靖难,不就是被铁铉利用山东的地形,直接拖住了脚步。

  汉王朱高煦带着赵王朱高燧,在此停住了脚步,召集旧部,暗中拉拢了山东卫。

  至于为什么这么做,那是汉王朱高煦发现,洪熙皇帝日日咳嗽,一副命不久矣的样子。

  现在太子朱瞻基不在顺天,汉王朱高煦准备拖延时间,以待时变。

  从山东到顺天,不顾马的死活的话,只要一天时间,可比从应天赶过来,快得多了。

  汉王赵王也中老大的计策,没杀杨士琦这个文官的领袖,一直在称病,不去滇省就藩,滞留在山东修养。

  洪熙皇帝一边派人把催促汉王赵王去滇省就藩,麻痹两位弟弟。

  一边暗中令英国公张辅为帅,王宇为前锋,调集了和汉王瓜葛不大的宁夏卫、陕西卫、辽东卫,合计三十万人马南下,准备平叛。

  王宇看过扯淡的原剧情,知道洪熙皇帝身体不好,继位十个月就没了,甚至一度还出现过,因为朱瞻基从应天赶不回来,要传位于襄王朱瞻墡的情况。

  所以王宇暗中给远在应天修复皇宫的朱瞻基去了一封信,让他提前过来顺天。


  (https://www.lw00.cc/2425/2425299/10348138.html)


1秒记住乐文小说网:www.lw00.cc。手机版阅读网址:m.lw00.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