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5章 自己就打起来了!
松江府金山卫要塞。
外海,出现了一点白帆。
塔楼之上的哨兵放下手里蒲扇,慢悠悠站起来,拉开千里镜。
镜头里,
船只轮廓逐渐清晰。
……
主桅杆顶端的旗帜,隐约可见。
其中1名士兵抓起衬衫顺着梯子爬下去,汇报海上船情。
在路上,
他将衬衫整齐穿好,恢复了一个士兵该有的模样。
江南的夏季闷热!
今年的雨水,比往年偏少。
不过,
据说浙闽那边的雨水比往年偏多。
老天爷大约是个漂亮女人,脾气不太好,总爱给人间折腾点事。
……
1艘巡逻快船驶出港,迎上尼德兰商船。
快船甲板,
准尉对着近在咫尺的商船,高声喊道:
“降帆,收起炮舷,放下绳梯。”
之后,
他攀着绳梯登上商船,见到了一群表情恭顺的红毛夷。
“从何地来?所载是何货物?”
红毛夷身边的通译立马微笑着上前2步~
“将军好,我们从巴达维亚来,货物有硫磺、硝石、蔗糖、白银、钻石、肉豆蔻、丁香、檀香~”
……
3艘商船缓缓驶入港口。
日渐正规化的吴廷,开始在各个领域完善细节。
凡入港外籍商船,
须由己方2名士兵同时登船陪同,方可入港。
美名曰:
引水员。
如果不配合的话,有可能被要塞炮击。
……
满负荷运转的军工署放下手里工作,抽调优秀匠人顶着极高的废品率,铸造了4门60磅要塞炮。
内部戏称为4大金刚。
就布置在此处,炮口对准海面。
要塞炮不比卡隆炮,制造难度大太多。
整体看起来,
从炮尾到炮口呈现一个明显的从粗到细的3级过渡。
装药量大,射程远。
装填过程十分费劲,一门炮需要35人伺候,250息才能打一发。
还配套了滑轮起重机,搬运炮弹。
要塞炮最大的亮点不是口径,而是可旋转底座,简易轴承和人力协作,使火炮具备了原地转向150度的功能~
可以说,
这是吴国冶金技术和铸造技术的集大成作品。
……
工业大臣杜仁大力推行的发明奖励制度,充分调动了匠人们的积极性。
凡是能提高现行效率(时间、人力、质量)3成以上之任何领域的任何改良措施,都可获得赏银500两到2000两。
凡涉及工、农、矿、交通、建筑、航海、天文、水利、医学等领域的全新发明(技术、实物、理念),整理资料后交由陛下亲自审核。
吴国正式成立了皇家科学院,坐落于风景优美的东山半岛。
没到1年,
声名鹊起。
因连续发生多起火灾、爆炸、中毒、斗殴、半夜唱歌等离谱事件,成功赢得了“疯人院”称号!
所谓,建校越晚,名声越大。
最早建校的步兵士官学校默默无闻,学员一批来一批走,毫无存在感。
……
入选皇家科学院研究员,需要有发明成果。
一般会授予临时研究员头衔,可享受科学院提供的资源,带薪潜心研究。
入院2年内,如果拿不出更进一步的研究成果~
出院!
拿得出新成果,但不够突破,就延至5年。
终身研究员头衔,殊为不易。
必须经过陛下(李院长)的亲自认证~
……
商业部海贸署出面,将尼德兰3船货全部吃下。
双方默契的忽略了大屿山岛的争议。
吴国不可能效仿濠镜澳旧事租赁一块土地给夷商,将来肯定要拿回来。但目前没有海军,也不想因此影响海贸局面,故而闭口不谈。
尼德兰人不愿意主动放弃这块黄金宝地,他们毕竟是从清军手里夺取的,没有和吴国发生摩擦,所以也不提。
按照巴达维亚总督的设想——走着瞧。
将来,
若吴国控制了长江以南,有取清代之的迹象。可以将大屿山岛作为谈判条件,争取一些更好的商业条款然后奉还。
若吴、清打的势均力敌,犬牙交错,就不打算归还了。
……
如今,
有2件涉及海外贸易的麻烦事悬而未决。
1件是,
各国纷纷请求设立商馆。
另外1件是,
治下各地商会联名请求朝廷明确海贸权限:
哪些货物是朝廷专营,哪些货物民间可自行售卖,
(当前,吴廷暂时垄段了茶叶、丝绸、瓷器的所有出口权。)
李郁冷静琢磨后,
痛快批准了第1条,
允许各国在松江府黄浦江畔设立商馆,同时在广州城内设副馆。
各国可在划定的区域内自行盖屋子,但不得修建教堂。
允许牧师神父常居商馆,但禁止传教。
……
陛下指出
传教应该是双向的、平等的。
欧洲的神父们希望在东方传播福音。
东方的高僧、道长们也急切地希望将佛道之经义灌输给欧洲的羔羊们。
所以,
如果传教士能够拿到本国国王和骡马教廷允许同等传教的书面许可。
那就ok了。
以后。
手段不限,谁能拉拢来多少信徒算谁的本事~
陛下做事就是这么的文明、开放,肆无忌惮。
……
而关于海贸货物权限,还需再议。
其余商品都无所谓~
唯独,
茶丝瓷三件套是帝国命脉,主控权必须牢牢抓在自己手里,但可以给各省商人分润一二。
抓大放小嘛。
这就意味着,正式放开民间海外贸易,需要制定相应的关税,以及敲定沿海贸易城市名单。
如此一来,
吴廷就面临和清廷相同的尴尬境地,管理必须跟上,海防必须跟上(现实是,目前一个都跟不上)。
没有海防,点头哈腰的夷商分分钟想搞事。
18世纪,
海商和海盗只是身份的自我认知罢了,如果愿意的话,也可以是塑料袋。
……
当前,
吴廷肯定会优先保证撒克逊东印度公司以及各国靠岸商船的进口需求。
目前来看,
产量足够~
如果不够,就去找王亶望。
给他抽成,让他以总督身份勒令福建武夷山的茶叶必须卖给吴国,谁不卖谁就是反对大清。
想清楚之后,
李郁在一次早餐会上,明确告知同桌用餐的十几位各府商会会长。
朝廷可以给海商茶丝瓷的出口配额,以不超过船舱的一半体积为限。
但,
同时要求这些商人返航时带回的货物,必须是大米、硝石、硫磺、黄铜、蔗糖、机械、专业技术人员这7类当中的任意组合。
暂时只开放广州、潮州、金山卫这3处港口。
其中,
潮州港单向开放,暂不接受夷船停靠。
……
吴国的贸易顺差逐步下降。
这个现象让欧洲人兴奋无比。
小小的南洋,历史上一共出现过7家东印度公司。
他们分别属于英、荷、丹、葡、法、瑞、奥(按照成立时间排序)~
一方面,
压榨本地土著,将殖民地的各类资源运回本土。
另一方面,
将香料、金银销往广州,购买茶丝瓷再运回本土牟利。
这是所有东印度公司的通用模式。
2条很清晰的贸易线。
东方帝国吃掉了他们很大一块利润,而且比例逐渐增大。
他们做梦都想改变这个现状,然而几百年过去了,贸易逆差越来越严重。
直到吴国这横空出世!
在这种背景下,
欧洲商人对于大吴帝国的好感几乎到达了顶峰。
……
除了物质,还有精神方面。
明清两朝,
欧洲商人们陛下谦卑地磕头下跪,喊着爸爸万岁,打通关节才能购买茶叶丝绸瓷器。
而且,
明清帝国基本上只接受金、银、香料三种支付方式。
贸易顺差大的令人发指。
足足500年,
全世界的白银持续流向东方。
白银黑洞的说法不是白给的~
……
而现在,
新兴的大吴帝国一改之前的贸易惯性,几乎愿意吃下各国商船所携带的任何货物。
无论金属资源、珍贵香料、钻石檀香,还是大米蔗糖、象牙皮毛、棉花麻料、马匹动物、统统吃下。
兴趣之广,胃口之大,令所有东印度公司都为之癫狂。
尤其震惊的是,
吴国皇室居然对工业品和机械也感兴趣。
……
巴达维亚总督在一份给本土友人的书信中感慨:
上个月,
我听说了一桩奇闻。
一群没有国籍的混血流浪水手在广州港找到了新职位,薪水相当不错~
如今,
本督治下的巴达维亚,
有无数失意者跃跃欲试想去广州寻找机会。
神秘的吴帝国拥有世界上最强的购买力、最旺盛的胃口、最富饶的土地。
所有公司同仁一致认为——全球商业的黄金30年即将拉开帷幕。
这将惠及整个欧洲。
在这场庞大的欧亚商业大循环中,欧陆至少能增加50万个富裕中产,以及1万个真正的富人。
……
不过,
如果欧洲商人得知,吴廷对当前的贸易规模并不满意的话,肯定会诧异的无法言语。
李郁见惯了后世那种规模动则以万吨为单位的贸易,怎么会看得上18世纪的小小海运呢。
这个时代,最常见的海洋商船500吨左右。
100艘也不过5万吨。
金山卫和广州,今年一共接待了331艘海外商船。
双向货物总量,满打满算也不会超过50万吨。
放在穿越前那个时代,还不够一个四线城市塞牙缝。
就算加上吴国商人的海船,大约200多航次,年贸易总吨位也低于100万吨。
不够,远远不够。
……
总之,
7家东印度公司,除了成立于1628、倒闭于1633的弗朗机东印度公司,其余6家都来黄浦江畔盖起了商馆。
再加上先机一步的伊比利亚商馆。
(注:伊比利亚没有成立东印度公司,相比正常贸易,他们更喜欢传教和抢劫。)
最终还是凑齐了7家。
松江府在苏州府隔壁,
这个距离正正好。
平日里眼不见为净,有事的时候,也能快速接见。
洋人们懂事的进献了珍贵的礼物~
从战舰模型、镶金钟表、到各式兵器、阿拉伯战马、以及各种肤色的歌姬。
撒克逊东印度公司驻松江商馆规模最大。
也最遭人嫉恨。
因为那份含金量十足的备忘录~
……
商业大臣胡雪余接见了各国代表,
告诉他们,
出口原则是——留足撒克逊人的,尽量保证其余各国的。
总之,
份额很紧张。
以后,吴廷希望看到竞争。
谁家商船带来的货好,谁家同类的的货更便宜,谁家能为吴国做出特殊贡献,谁家采购的报价高,吴廷就会酌情向其倾斜比例。
茶叶、生丝生长需要时间。
而且不可能无限扩大种植面积,所以产量增长极其缓慢。
……
会议上,
各国对于撒克逊的愤恨到达巅峰,口诛笔伐。
6国的茶丝份额加起来才勉强达到撒克逊人的4成~
凭什么?
不公平!
面对抗议,胡雪余遗憾的表示:
“我吴国对于各国的友好态度是明确的、友好的、一贯的,呼吁各国之间保持友好克制,尽量通过谈判解决问题。”
“陛下指示,适度扩大茶叶生丝种植面积,同时压缩本国民众对茶叶的消费,尽可能满足欧陆消费者的需要。”
很好听,听听而已。
之后,
胡雪余邀请各国代表品尝淮扬美食,游览大运河风光。
再派兵送回松江~
陛下体恤下情,甚至恩准各国代表携带女眷进驻商馆聊以慰藉。
……
散会后,
所有人都对吴皇陛下赞不绝口,认为是典型的开明专制君主。
大清朝广州一口通商,严禁女眷登岸,且严禁商人在广州过冬。
两相对比,
简直一个上帝,一个魔鬼。
不过,
随便怎么夸赞吹嘘陛下,
吴国和撒克逊的5年合同是不可能中途修改的,事关契约诚信。
各国无奈,挑不出理。
……
如何瓜分剩下的份额,6国之间就产生了竞争关系。
吴廷坐山观虎斗。
总之,
李郁希望看到竞争白热化。
在这种背景下,
尼德兰商业代表皮特,偷偷求见。
此人不简单,血外语,语言只是皮毛,掌握语言背后的文化才是精髓。
他打探到了一层关系~
女翻译张筱妹的2任丈夫都是尼德兰人。
前任丈夫曾是尼德兰东印度公司职员,虽然不认识,也不妨碍以上司的名义送上遗孀慰问金。
现任丈夫是尼德兰水手。
绝妙的切入点。
……
一番交际,
张筱妹当场笑纳了200枚金币。
然后一扭头,
就去了皇宫,将事情原委汇报给女官,拜托其转告陛下。
重点就一句话:
红毛夷妄想买通奴家,奴家收了他的钱,但是不给他办事。
不算贪墨!
……
(本章完)
(https://www.lw00.cc/2407/2407673/114326292.html)
1秒记住乐文小说网:www.lw00.cc。手机版阅读网址:m.lw00.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