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 铁血宋徽宗免费阅读小说 > 第179章 见不平则鸣

第179章 见不平则鸣


“说说你这篇策论的想法。”

        李进做了个艰难的选择,  他决定将自己用‘选材取士要中正’作为切入点的原因告诉官家,哪怕这一点可能会触怒官家,让自己丢掉进士身份,  那也要说:“官家可曾记得,  在景德年间,  曾有一个来自剑门关的李云?”

        林玄礼没想起来,似乎听过这个名字又不确定,  可能是个小官?三品以上都记不住,何况是三品以下的其他官员。“他怎么了?”

        李进道:“那是学生的祖辈,  曾在殿试之后,  面见君王时,  因为自陈剑法精妙、骑射过人,引得真宗皇帝勃然大怒,认为他混杂文武之分,  不恪守儒生本分,  责令他返回剑门关,不得入仕。学生今日见到题目,实在是有感而发,才写了这样一篇策论。唯愿官家量才取士,不要偏颇。如汉武帝时故事,汉文帝喜欢用年长之人,  他却年轻,  汉景帝喜欢用习文之人,  他却习武,  汉武帝喜欢年轻骁勇的人,他却已经老迈、弃武从文。”

        林玄礼感觉有点尴尬,又莫名其妙的有点生气:[这件事上我骂过我那笨蛋祖宗,  文武双全的人才多难得,送上门来你还把人给赶走了。可你跟我说这个干嘛呀,我又没歧视武人。搞得好像这么可怜似得。]

        [而且我这是对的,文武之间的歧视需要用换位思考来解决,那最好的换位思考就是让他们也试试,省的一天到晚叽叽歪歪。]

        [你这么一说,就好像我做得不对似得。]

        “继续说。”

        李进跪在地上,侃侃而谈:“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前几朝官家厌恶文人习武,边陲之地也有人不敢习武,当今官家您喜欢文人舞剑射艺,京城中也不乏有人为了前程逼迫子女习武。官家一时的好恶,官宦士绅要用十多年来改变。士人们担心官家只喜欢习武之人,争相习武,反而贻误了学业。也会有人因为身体羸弱,家中不堪重负,衣食无着勉强读书,却因为体态不够强健而不被任用。官家要强求官员文武双全,那么赵普、寇准、欧阳修、范仲淹、包拯等人,如何能侍奉官家左右?”

        史官敏锐的嗅到了要出大事的气息,但他的本职工作就是闭嘴记录,只好按捺心情,忍了回去。

        李进这一席话说完,在金殿传胪仪式上看热闹的太子、满朝公卿文武都禁声不言。他们之前也含蓄的说过这个问题,但官家不在乎,认真谈论之后,反而有点被官家说服了。

        重文抑武为的是长治久安,而一个文官,如果兼了武职,并优于武人,还能领兵打仗,那么谁来监督他?谁能抑制他?一直以来重文抑武的国策岂不成了笑柄?官家再怎么喜欢狄谏,也不能让他出任知府或通判的职务,只能留在身边陪着玩。文武如同清浊,必须分开。

        另一部分人则在想,我们让子女习武怎么了?本来也在学,身体好才能爬山游园,身体好才经得起颠沛流离的外任地方官。那苏轼都不敢过的独木桥,章惇面不改色的溜过去,当然是他平日里就有训练。被你一说,怎么就那么谄媚,有一股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的感觉呢?庞籍不就是文武双全吗?习文练武难道不是为了自己吗?我儿孙可以的!回家就给他加课程!

        林玄礼仔细琢磨了一会,越想越气,怎么着唐朝的官员可以,大宋的就不行?社会风尚都是引导出来的!我又没有强行规定官员的体能审核标准,比起我这个要求官员身体健康,一直以来的颜控标准才是大问题。我什么时候强求官员文武双全了?

        本来快快乐乐的选出进士,问一问姓萧的到底是那儿人,回去就也可以继续品鉴奶油蛋糕了!刚刚提取了类似于淡奶油的东西,还不确定是不是,这番话简直扫兴到让人食欲不振。真是充满了历史局限性。

        官家期待的目光没找到丞相,丞相们都在政事堂加班,其他人、六部尚书侍郎、以及张叔夜和狄谏在内,都垂眸装作没听见,完全没有替官家出来吵架的计划,都等着官家自己说话。有些人甚至有几分赞同李进的观点,还有些人露出了本该如此的表情。

        狄谏垂眸在旁边装壁画,心中暗想:官家不会把他叫出去较量一番吧?较量赢了就算他说得对,赦他无罪?这个人的功夫看起来和官家不相上下。

        张叔夜:这李进胆大包天,可他说的确实没错。现在年轻力壮的还有习武之人就是更容易升职,虽然是朝廷官员依例每隔三年六年能升职一次,但实职和虚职的差距太大。

        林玄礼按耐住怒火,面沉似水的按着桌子,看着李进:“你说这些话,是觉得朕任人唯亲么?”

        李进垂首道:“学生不敢。”

        群臣:官家看起来要打人了。真是被气坏了。听李进一开头说的话,还以为他要歌功颂德,赞美官家呢!

        官家在龙椅上捏紧了拳头,本来就有点不怒自威,现在生起气来更显得威严赫赫,令人不敢直视。他沉声问:“你祖上因为练武,在进殿上被免去进士身份,赶回老家,不许入仕。你若因为劝谏朕不要重视文武双全的进士,而被剥去进士身份,也赶回老家去,那太过讽刺。你还想说什么?”

        对于官家就差明说的:哄我!——朝臣们纷纷对李进投以复杂的目光。

        这人肯定能名垂青史,但将来仕途可能断绝了。

        这也就是现在废黜了黥面,要不然他很有可能被刺配去从军。除非他能话锋一转,油嘴滑舌的把事情都圆回来,盛赞官家。

        旁边九个进士都惊呆了,有人惊怒,有人惊喜。

        御史中丞咬了咬牙,出列道:“官家暂且息怒,李进此言诚可谓忠言逆耳,虽然违逆了官家的意愿,但合乎情理国策。官家出题考的是中正平和,他答的也是这个,至于过去的渊源,或许是将心比心,才让他发此感慨。。”

        旁边的王甫惊喜的上前一步,跪下拱手:“王甫有话启奏。”

        林玄礼气哼哼的无视御史中丞:“说罢。”

        “学生以为李进此举乃是沽名钓誉、邀买人心,借由官家爱才之心,让他自己四海扬名。”王甫朗声道:“李进写的策论,学生没读过,必是精妙绝伦。先吸引了官家的目光,再当众讽刺官家似汉武帝穷兵黩武,歪曲官家选材用人的策略,说官家只喜欢年轻力壮的臣下,离间君臣之情。学生举一个不恰当的例子,此人犹如祢衡一样,桀骜不驯,目无君上。”

        李进急了:“你污蔑我!我正因为官家是明君,才敢直言犯上。官家明鉴,学生想说的都在策论中,并无不敬。”

        御史中丞比较看好这个年轻人,赶紧往圆了说:“想必你是提起祖辈的遭遇,一时情难自禁,口不择言。”

        王甫看官家愤怒的样子,决心把事情搞大,坚决和官家站在一起,官家愤怒我比官家还愤怒:“御史中丞也觉得他有怨望讪谤之意?”

        李进:“你是来俊臣转世投胎吗!?”

        林玄礼差点气乐了,往后一靠,拢了拢衣袖,拽了拽衣裳下摆。尽量让自己冷静。

        魏季礼厉声训斥:“新科进士尚未做官,先学会官场倾轧中常用的罗织罪名吗?怨望重罪,你怎么敢轻易安插在同科身上!”

        御史中丞更是提起精神来敌视王甫,御史们闻风上奏,偶尔集体搞人,很少会用怨望这个罪名。这罪名有多重?乌台诗案就是讪谤,车盖亭诗案是怨望,前者把苏轼苏颂等人关的差点死了,后者把蔡确的皮都拨下去一层,不敢小觑,罪名一旦坐实就完蛋了。

        “官家,王甫此人包藏祸心,不可授官。”

        童贯发现局面不太对劲,本来庄严肃穆喜气洋洋的金殿传胪,已经吵起来了,另外八个进士像落水猫一样站在地中央耷拉着脑袋,不敢吭声。这喜气洋洋的新科进士可能转眼就要变成阶下囚,打入御史台大牢中。

        他不想站队,只希望官家高高兴兴的,这样伺候着方便。赶忙暗示旁边的小内侍去禀报中宫。

        中丞也有对头,平时碍于官家爱看他们和睦共处,只能装出那副样子来,现在一有机会立刻反戈一击。刑部尚书一向看御史台不顺眼,觉得他们傲慢狂妄目中无人:“官家,臣以为御史中丞与王甫有私,二人都姓王,同姓同宗理应避讳。回护李进的人都不讲理,难道只有李进诽谤官家算是忠言逆耳,王甫这同年生员,臣等年迈老者,偏偏不能说他的不是?即便是口舌之争,也得让人说话。”

        御史中丞:“官家明鉴,臣这是同姓各宗!臣不知道王甫是哪里人氏,王姓乃是大姓,中宫也姓王。”

        林玄礼被无语的摆了摆手:“别扯姓氏的事。”

        翰林学士们也很愤慨:“儒生见不平则鸣,老夫正想问问你们二人,王甫为官家不平,李进,你为谁不平?”

        要说到‘不平’,事情刚从怨望讪谤下降到口舌之争,又从口舌之争提高到‘不平’。

        群臣:事情大条了。他为谁不平?他为什么事不平?是为了他祖宗,对于真宗觉得不平?还是觉得本朝官家不公平?问题是官家他很公平啊!他喜欢用年轻人,也没有贸然委以重任,喜欢武人,算得上被偏爱的只有狄谏和种师道,还有小侍卫谢英。你指着本来很公平的管家,说起不平这个话题,性格再好的人也要被激怒了。

        无辜的八个进士本来还想发表感慨,一看老大人们吵起来,只恐要威胁到自己的仕途。寒窗苦读十余年,不能折在这里。

        还有二百九十个进士个个穿着红袍,头上插着孔雀毛和鲜花,带着展脚幞头,在殿外候旨,等待公布名次被叫进去。可是只见那十个人进去,不见公布名次,也不见他们出来。隐约听见一些争吵声,又不敢乱了次序,不敢伸长脖子往里打量。

        林玄礼在议论声又起来时,用力拍桌,一声雷霆般的巨响之后:“都住口!让他说!”

        众人都盯着李进,等他的答案。他为谁不平?他的策略写的条理清晰,遣词造句符合古文运动,他这个人又完全符合官家偏爱的臣子,除了长得普通了点,又是进士出身,他祖宗在四川直面宁夏,他倒是生在东北,靠近着现在的金国,熟知边关民风民情,将来前途不可限量。这样一个人,凭什么觉得不平?

        小时候想练剑和骑射,结果被亲爹无情制止的官员们才觉得不平呢。

        李进虽然是打遍县城无敌,也扛不住在大庆殿中,群臣集会之处、紫袍如云、玉带如林的地方,被大宋的官家和重臣盯着,等他的答案。而他在刚刚大臣们吵起来时就有点插不上话。

        林玄礼锐利的盯着他,瞄了一眼桌上的镇尺,考虑要不要抄起来掂量掂量,增加一下他的心理压力。算了,明天会收获所有朝臣的劝谏。太浪费纸了,不环保。李进看起来不畏惧,只是有点茫然,可能是没想到朝臣们会因为他的话吵成这样乱糟糟的一大团。十只野猫一起在窗户下面喵喵叫要偷小鱼干,都没有刚刚那么闹,现在又突然安静下来。

        王甫催促道:“你有那么多话要说,现在为何不说?莫非此时此刻才知敬畏天威?”

        童贯盯着王甫细看,这个人看起来怪怪的,忽然涌起一种同行之间的仇视,这种仇视来的有些没来由,但他明白,官家身边讨好逗趣事事顺从的人只有一个名额,官家容不下太多这种人,王甫将来是外庭朝臣,能说话的地方比我多,这可不好。

        李进整理了一下思路,在心中复盘刚刚争吵的全过程,坚定的想起自己争论的和他们争论的不是一件事。“启禀官家,李进心中并无不平,只是觉得害怕,惋惜。”

        林玄礼挑眉:“你怕什么?敢在金殿中说这些扫兴话,你还会怕?”

        “殿试时所写的策略,今日所说的话,都因为官家试题中说的‘中正’。现在地方衙门选人也有些偏颇,二人相较,一个年轻一个年老,必然选择年轻的。一个身强力壮,一个消瘦弱小,必然选择身强力壮的,为的是讨得官家的欢心。官家提倡尊老惜弱,但朝廷取士不这么做,长此以往必为祸患。官家,李进今日合乎官家的喜好,若能得以重用,昔年祖先李云与李进今日一般无二,却被官家怪罪。

        学生对其他因官家的喜好而落选的人,感同身受。这中举与落选,并不由我等的才干决定,全凭官家的喜好做主。非但李进觉得害怕,全天下人都觉得害怕。”

        林玄礼本来挺生气的,看向吏部尚书:“他说现在选择小官小吏,都看体格,这是真的吗?”

        吏部尚书微微有些冷汗:“启禀官家,边陲小镇,有些不合礼法的事也很正常。”

        有,但这也是您喜欢去边关溜达,又安排了力能扛鼎的鲁提辖还对其照顾有加导致的,还有王娘娘选送到燕云十六州的官员时让他们比试骑射。但官家好不容易才不生气,我别说这个。

        王繁英刚换了一件月白色的道袍,梳了个简简单单的混元髻,净手焚香,摊开一本《庄子》,旁边煮了一壶回甘不错幽香满口的雨前龙井,享受轻松静谧的气氛。不问朝政又不用为了天下大势担心,不用担心时运国运影响自己的命运,这真的很快乐。

        天下太平才是真轻松,金殿传胪之后还有宴会,宴会之后还得补看今日奏本,某个粘人的小熊没空过来,可以好好读书打坐。

        跟着官家上朝的小内侍一溜烟跑过来:“娘娘,娘娘,出大事了,让我见娘娘。”

        婵娟拦住他:“什么事你先跟我说。娘娘今日清修,谁都不见。”

        小内侍急的跺脚:“金殿传胪时吵起来了,官家勃然大怒,童大人让我来请王娘娘救命,朝臣要是劝不住官家,也只有王娘娘能拦住官家。”

        王繁英叹了口气,合上书,推开窗子:“好好的金殿传胪为什么会吵起来。”

        婵娟吓了一跳,这宫门口距离王娘娘的书房五十步,她还觉得说话声音不大:“娘娘?”

        小内侍跑过去扑在窗前:“李进指责官家选人不当(复述了一遍),老大人们都开口,吵成一团,”

        王繁英叹了口气,合上书本起身:“我去看看。奇怪,十一郎本来很喜欢他的策论。”

        从大庆殿后的侧门进去,还没走到侧面能看见御座的小门,就听见殿内不吵了。

        林玄礼现场求证之后,压着怒火说:“君有诤臣,不亡其国;父有诤子,不亡其家。李进今日说的很不中听,说的也不是时候,耽误了朝廷大典,说的内容倒是不坏。言之有物。”

        但还是好气啊!现在要是给他个进士出身,乃至于钦点为状元,倒是显得我心胸宽大。等等!也很有可能让其他笨蛋以为官家就喜欢杠精,不好好说话就能受宠。大可不必,你们都等着朕写一本《说话的艺术》摔到你们脸上吧。你往五甲进士上呆着去吧。“赐你同进士出身,王甫也是,同进士出身。”

        王繁英愉快的点点头,回去继续享受生活。

        在另外八个人中草草圈定了状元、榜眼、探花郎,仨人按惯例直接归入翰林院。二甲头名传胪则是照旧准备外任。

        门外粉饰一新的进士们终于等到依次唱名进入,一个个的叩谢天恩。

        “云州(山西大同附近)萧仲文。你是契丹人?”

        萧仲文有些不好意思:“学生祖上原是渤海人,后来渤海国为契丹所灭,臣等改了汉姓,又想狐假虎威一番,就决定姓萧。”

        众人无不侧目,虽然很多大姓祖上有赐姓和逃难改姓的经历,但是这圆脸胖子说的还真坦诚啊。

        林玄礼:“……很好。”

        萧仲文不觉得有什么问题,决定姓萧的契丹人特别多:“倘若官家不喜欢,学生可以再改。”

        林玄礼:“……留着吧。”上次科举,我得到了李纲和其他几个还不错的人才。这次科举全是些槽多无口的家伙。

        依次结束之后,进士们就到琼林苑赐宴,这就是大名鼎鼎的琼林宴。

        官家回到后殿就揪着侄子吐槽:“他说话太不是时候,太没眼力价了!我大好的心情都被他毁了。”

        赵森觉得对:“就是就是,他祖上若是也这么说话,难怪会惹怒真宗。”

        林玄礼气呼呼:“哪怕是明天再上奏呢?他那嘴是借来的,今天不用明天就得还回去?”

        赵森本来还想劝他,逗他开心,结果自己先被逗笑了:“哈哈哈哈哈可能是吧。他忘了借点礼貌策略来用。”

        童贯一个劲儿的捅咕狄谏的后腰,示意他上前说点什么。

        狄谏只好走上前:“官家,您真有容人雅量,臣方才听着,都觉得生气。李进太急切,就不顾念官家的心情。”

        童贯讥笑道:“他也是怕这次面见君王之后,再没有见您的机会。”

        进士都有上奏的资格,但未必能被官家看见,也大多见不到官家。那么多宫女独守空房盼着皇帝的诗词,有一少半是宫女们自己写的,大部分都是郁郁不得志的文人借由宫女的口吻埋怨。

        进士们不是考完试立刻就有职务安排,只是有了俸禄,但去处和授官还要慢慢安排。

        别人都有安排,就连渤海人都被安排好鸿胪寺做了主簿,唯独李进还空闲着,别人都有社交往来,倒是没什么人愿意宴请他。

        官家理所当然的把他给忘了,吃了两顿烤肉安慰自己之后,就等着陈庆派来的使者抵京。

        洋葱炒肉,烤鱼和烤小茄子崽也鲜美可口。

        作者有话要说:  我本来以为只要半章就能吵完……

        【1】事情大条了竟然是古汉语。

        【2】李进:论老龄化社会和中老年人就业问题。

        感谢在2021-03-04  04:10:20~2021-03-05  03:50:54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远去的铃铛  8瓶;鸫枭  5瓶;鸡腿与茶  4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https://www.lw00.cc/1948/1948267/10021918.html)


1秒记住乐文小说网:www.lw00.cc。手机版阅读网址:m.lw00.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