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很多地方都在下大雪,王胖胖他……
早朝还没有开始, 大臣们一边聊天,一边等早朝开始。
大臣们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而狄青则一个人站在一旁, 没有人前来和他说话。
狄青注意到大臣们对他指指点点, 而且他们还故意说的大声, 说他是莽夫。说他一个武将不过立了几次功, 凭什么任枢密使。还有人说狄青出身低微,没有资格上朝。总,说的话都非常难听。
大臣们就是故意挑衅狄青,为的就是让狄青发怒,这样他们就有把柄弹劾他, 让他滚回北境。
狄青完全装听不到,安静地站在一旁。虽他想回北境, 但是他不能被文臣们赶回去, 不就太丢他们武将的脸。
太子殿下说他被任命为枢密使, 其实是有深意的。狄青是这些年中唯一一个做枢密使的武将, 也是唯一一个来上朝的武将。宋仁宗这么安排,就是在释放一个信息,以后朝堂上还会有武将, 不单单是文臣了。当,这么安排还有一个隐蔽的深意, 那就是以后会抬武将的地位。不过,这些深意,文臣们是想不到的。
所有文臣, 包括晏殊和范仲淹他们都以为宋仁宗所以让狄青做枢密使,是因为他立下了不少汗马功劳。
赵旸也想让狄青赶快回北境,但是狄青既来到了汴京城, 那么就不能让他被文臣们欺负地离开,这样不仅能助长文臣打压武将的焰,也会让武将们彻底远离朝堂,进入不了权力中心。所以,狄青得风风光光回北境。
不仅如,狄青留在汴京城这段时间,他还要为武将们做个榜样,这样也会激励到武将们。
狄青赵旸这里得知他升为枢密使的真正目的后,心中的恐惧和疑虑减少了多。同时,又充满了斗志。
文臣们见狄青对他们的挑衅视而不见,心中有些惊讶,没想到这个莽夫还挺能忍的。就在文臣们准备再说些难听的话时,早朝要开始了,他们好暂时罢。
垂拱殿里,大臣们按照自己的官职依次排序站好。
狄青身为枢密使,是一品的官员,应当站在队伍的前列。 他站在右边队伍的首位。
位于右边的大臣们见一个武将站在他们的前面,心中当不服不平。
没过一会儿,就见官家和太子殿下走了进来。
大臣们连忙向宋仁宗和赵旸行礼:“见过官家,见过太子殿下。”
宋仁宗对下面的大臣抬了抬手,示意他们起身。
赵旸站在左边大臣的队伍的首位,和狄青并排站着。当,他们中间隔了一段距离。
宋仁宗先是欢迎狄青来到汴京城,随后夸赞狄青这些年在北境立过的功。
狄青能有在的成就,真的是他自己一场场仗打下来,而且他一场仗都没有输,这就是他最厉害的地方。
接着,宋仁宗说狄青第一次上朝,也是第一次来汴京城,肯定对多事不了解,让大臣们多多帮助他。
他说这话的时候,大臣们都没有反应。
宋仁宗见大臣们一个个沉默不语,微微地叹了口,随后就直接点名,让韩琦和包拯平时多多帮助狄青。
当,宋仁宗这个安排是提前说好的。
赵旸让宋仁宗这么安排,为的就是让韩琦和包拯能光明正大地帮狄青,这样其他大臣也不好说韩琦他们什么。
韩琦和包拯自也事先知道这个安排,不过两人还是装一副惊诧的模样,随后领命。
其他大臣见状,不由地同包拯他们一把。
狄青向包拯他们行了个礼,说日后要麻烦他们了。
韩琦他们忙说不敢,是他们该做的。
宋仁宗眼神锐利地看了眼大臣们,语含警告地让他们好好和狄青相处。
见官家如看重维护狄青,大臣们更加不甘,但是他们也不敢在宋仁宗的面前表出来。
说完狄青的事,晏殊就上前一步上奏。
他要上奏的事是汉语拼音和标点符号一事。
前段时间,赵旸终于写好拼音和标点符号版的《论语》,后拿给宋仁宗和晏殊他们看。
宋仁宗他们看了后在,自惊为天人,并且赞成支持推广。
晏殊给在场每个大臣都发了一本前两日刚刚拓印好了的拼音和标点符号版的《论语》。当,狄青也有。
虽晏殊不喜欢武将,但是狄青已经被任命为枢密使,他不会在这种事为难狄青,给狄青难堪。
大臣们看着手中与众不同的《论语》,不太明白是怎么回事。
接下来,晏殊详细地介绍什么是汉语拼音,什么是标点符号。
大臣们一开始听得懵懵懂懂,等听到后面,他们一个个非常震惊。
等晏殊讲解完,就请赵旸教导大臣们汉语拼音。
赵旸朝张茂实使了个眼神,张茂实瞬间会意,垂拱殿退了出去。接着,他搬了一个木板进来。准确来说是一块黑『色』的木板,其实就是黑板。
前些日子,赵旸把黑板和粉笔弄了出来。如今,太阳堂里的先生就用粉笔在黑板上写字教生们汉语拼音和标点符号。
赵旸手里拿着粉笔,站在黑板前,先写abcdefg一些字母,后教大臣们怎么读。
大臣们就像堂的生一样,非常乖巧又认真地跟太子殿下拼音。
今天的早朝,就变成了赵旸的教时间。
一上午的时间,赵旸就把汉语拼音教完了,还包括声调。至于大臣们有没有听懂,那就不关他的事。
大臣们并没有听得懂,不过他们知道汉语拼音是个好东西。
没听懂没关系,因为晏殊和欧阳修他们会教导。当,包括标点符号。
晏殊和欧阳修他们聪明,赵旸教了他们一遍,他们就全部会。
早朝结束后,宋仁宗就下旨推广汉语拼音和标点符号。以后,整个大宋掀起了习汉语拼音和标点符号的热『潮』。
在,文人子们见面,不问对方最近读了什么书,也不问对方最近有没有写文章或者诗词,而是问对方有没有汉语拼音和标点符号。如对方了,两人就一起背汉语拼音。这样的事,每天都在汴京城上演。
太的子们也在汉语拼音和标点符号。他们的先生还让他们把四书五经都用汉语拼音和标点符号标出来。
每次汉语拼音和标点符号,太的子们都觉得这两样东西真的太好用,并且太伟大了。
因为汉语拼音和标点符号,赵旸这个皇太子又狠狠地出了一次名。
对了,为了能让大家更好的好汉语拼音,赵旸还把汉语拼音做成了一首民谣,朗朗上口。就算是没有读过书的人,在也能唱汉语拼音的歌。就连群芳阁的姑娘们也会唱汉语拼音歌。
刻,赵旸正在翰林院和苏轼他们一起看书。
翰林院是国家图书馆,赵旸经常来翰林院拿书。
苏轼和苏辙兄弟俩进入翰林院后,犹如老鼠掉进了米缸里。他们每天在翰林院看书,看的非常开心。
“福慧,你是怎么想出来汉语拼音和标点符号的?”苏轼和苏辙跟欧阳修他们一样,教了一遍就会了。后,他们的先生欧阳修交给他们一个任务,让他们为诗词歌赋标注拼音和标点符号。这可不是一件小事,要知道古至今流传的诗词歌赋数不胜数。不过,他们标注都是常见的一些诗词歌赋。
除了他们,翰林院里的其他人也要为其他书标注。
晏殊和欧阳修他们教会大臣们后,就开始编撰字典。
前,赵旸就提出编撰大宋字典一事。不过,那个时候,他还没有写好标注拼音和标点符号的《论语》,就没有编撰。
如今,汉语拼音和标点符号推广开来,那么字典可以开始编撰了。
赵旸详细地告诉晏殊他们怎么编写字典,晏殊他们觉得不难,认为快就能编写好。
等晏殊他们编写好《大宋字典》后,朝廷会出面刊印。赵旸向宋仁宗建议,压低字典的价格,让绝大数的人都能买得起字典。
除了朝廷,太阳书局也能刊印字典。当,会封为好几个等级。精美版的,价格自贵。普通版的,价格和朝廷的价格差不多。太阳书局还会刊印最差版本的字典。这个最差,并不是说字典的内容差,而是说字典的用纸差,这样一些贫困家庭的孩子也能买得起字典。
当,太阳堂里的孩子们不需要特意去买《大宋字典》,因为堂会免费发放给他们。
“做梦梦到的。”赵旸能扯谎,总不能说说实话。“我经常做一些奇奇怪怪的梦。”
苏轼失笑道:“你这不是奇奇怪怪的梦吧,你这是好梦啊。”
苏辙开玩笑道:“福慧,文曲星是不是经常托梦见你,后让你写出汉语拼音和标点符号?”
赵旸手指了下苏辙:“被你说中了。”
苏轼他们闻言,不由地笑了起来。
私底下,苏辙他们还是叫赵旸“福慧”,当明面上还是称呼他为“太子殿下”。
自得知赵旸的真实身份后,沈括他们三人并没有因为跟赵旸疏远。
每日,赵旸都会来翰林院找苏轼他们,和他们说会话,后再去工部找沈括。不过,沈括大多数的时间都在皇城司的工匠部。
皇城司的工匠比工部的工匠厉害,沈括去了皇城司的工匠部到了不少东西。他在完全沉『迷』于搞“杂”。如可以,他恨不得天天住在皇城司里。
沈括前还问过赵旸,能不能把他调到皇城司的工匠部。
赵旸理解沈括的心,但是他不能把沈括调入皇城司,毕竟皇城司是特务机构,一直以来被人看不起,也被人恐惧。总,皇城司的名声非常不好。如让沈括去皇城司,那就等于毁了他的名声。
沈括不在乎名声,但是赵旸说他不能不顾及他的家人。沈括想想也是,就弃了加入皇城司的想。
虽不能住在皇城司里,但是他每天还是能去习,也能去做实验。
赵旸特意让皇城司给沈括单独弄了一间屋子,让他做实验。其实,就是给沈括专门设置了一间实验室。
有了这间实验室,沈括就可以“为所欲为”了。不过,他这段时日还是对算术感兴趣。他去翰林院找遍了所有有关算术方面的书籍。
赵旸一有空就来找他,陪他一起研究算术。
虽上辈子赵旸考的是戏剧院,但是他的文化课非常好,尤其是数。小到中,他一直都参加奥数竞赛,并且一直以来都获得是冠军。
因为奥数竞赛获得冠军一事,他被保送到北大或者清华。不过,由于他忽对演戏感兴趣,就拒绝了报送,跑去考戏剧院。
当年,他考戏剧院的时候,让他的老师们和家人们都感到痛心,但是他坚决要上戏剧院,老师们和家人们也能含泪支持他。
虽上戏剧院不用数,但是他在中的时候,就提前把数了,而且的还不错。在数上面,他完全能指导沈括。
沈括在赵旸的教导下,对算术了解的越来越透,渐渐地也有了些灵感。
赵旸听到沈括说的灵感,就知道沈括要把会圆术弄出来了。
中午,苏轼和苏辙兄弟俩来皇城司找沈括一起吃饭。
别人对皇城司避不及,但是苏轼他们兄弟俩却不怕。在他们看来,皇城司并没有传言中那么可怕。
沈括在皇城司有一件单独的实验室,苏辙他们来找他一起吃过饭后,就会在实验室里午睡。
在这里午睡,不用担心被别人看见,更不用担心被上司知道。
在沈括的实验室里午睡一会儿后,苏轼他们这回到翰林院。
等到下午,赵旸会派元松和元柏给苏轼和沈括他们送点心和茶。
因为宫中的点心好吃,茶好喝,苏轼和苏辙他们兄弟俩完全不想去地任职。他们想一辈子留在汴京城里,哪怕一辈子留在翰林院,他们也愿意。
狄青来到汴京城后,就整日闭门不见客,也不去拜访其他人。每天宫里回来后,就窝在家里。
文臣们想要寻他的错处,一时半会儿还寻不到,就把主意打到狄青的家眷上或者家仆上。
赵旸曾经跟狄青说过,让他约束他家里的每个人,千万不能让文臣们抓到他家里人把柄,不他就会被文臣们群攻。
狄青心里清楚,对家里人的要求非常严格,决不允许他们做错事。
文臣们见狄青的家仆也老老实实,一时间,能以后再寻。
早朝上,狄青就摆出一副虚心听讲的模样。下了朝,去了御书院,他就和包拯跟韩琦来往。至于其他人,他的态度非常客,但是也非常疏离。
多亏了包拯和韩琦帮忙,不狄青还不知道被文臣们坑多少次。
天渐渐转冷,朝中最近没有什么大事,朝堂上一片祥和。
赵旸最近在忙着修定永河的事。虽他不能亲自去场勘察,但是宋仁宗派去的人,把定永河的况调查的一清二楚。
如今,秋收已经结束。冬天快要来了,定永河快就会结冰。
赵旸决定在定永河结冰前治水。虽说河水冻住了好修理,但是同时土也被冻住了。冻住的土,可不好挖,所以要在结冰前治水。
定永河的况和后世的永定河的况一样。赵旸把斌的治水方式和后世的治水方式结合在一起,后派人去修建定永河。
深秋的定永河的河水水位低,这个时候修建最为合适。不过,治水需要大量的人力和财力。
赵旸在早朝上提出修河的时候,不少大臣反对。后来,赵旸就跟大臣们仔细地说了说,每次定永河出事的损失有多少。
定永河出事的损失可比修建定永河的费用,而且还好几倍。大臣们听到这个数据,就不再反对修理定永河。
修建定永河一事就这么定了下来。
赵旸派了皇城司的工匠和工部的工匠一起去修建。有皇城司的人在,工部的人是不敢偷懒的。
安排好修建定永河一事后,赵旸又搞起了火炕。
身为北方人,冬天不能睡在炕上真的太难受了。
因为宫中有火地,其实就是地暖。赵旸这些年也没有想到炕。
前几日,他去太阳堂教书。柳七问他能不能弄些炭火来。他年纪大了,晚上一个人睡觉会冷。如有炭火的话,他晚上能睡一个好觉。当,堂里也得有炭火,这样孩子们就冻不着。
听到柳七这么说,赵旸这发大宋还没有炕,决定把炕弄出来。
炕,其实好弄。
他跟皇城司的工匠说了炕怎么弄了后,没过几天就被成功地弄了出来。
弄出炕后,不管是皇宫,还是平民老百姓家里都在盖建炕。
炕还便宜,就算是普通人家也能建。
柳七得知是太子殿下弄出来的炕,他嘴里一直夸赞太子殿下仁德。
因为炕一事,赵旸又在民间火了。在,老百姓提到太子殿下都会说太子殿下聪明,还称赞太子殿下仁德。有的更夸张,直接说赵旸是救苦救难的活菩萨。
对于这些夸张的赞扬,赵旸听了后就笑笑,并没有当真。
因为有了炕,整个汴京城,甚至其他地方的人都能在冬天睡一个暖和的觉。
赵旸还派人给救济院弄了炕,这样救济院里的老人和孩子们就不冷了。
这两日,汴京城里下起了大雪,温陡下降了多。冷风吹在脸上,就像是被刀割一样。
坤宁宫里,曹皇后、苗昭容、折筠、福康主四人坐在炕上,边喝茶,边点心,非常的惬意。而,窗大雪纷飞,冷风呼啸。
炕上非常暖和,曹皇后她们穿的衣服并不厚。即使这样,她们还觉得有点热。
折筠和福康主的脸都热红了。
苗昭容喝完茶说道:“太子殿下弄出来的炕真是好东西。”
折筠赞同地点了点头:“每年冬天,我祖母就不能好好睡觉,哪怕家里有火地,但是她的被窝里是冷的。在有了炕,祖母每天晚上都能睡一个暖个觉,而且祖母的腿也不疼了。”太子殿下真的是太聪明,太厉害了,竟想出炕这么好的东西。
“我以前晚上睡觉睡到下半夜就冷,在一觉睡到天亮也不会冷。”苗昭容她们睡觉前,宫女们都会用汤婆子暖床。她们睡得时候就不会冷,但是汤婆子不可能一整晚都是暖和的,等到下半夜汤婆子就变成了冷婆子。冷的她们直蜷缩。
福康主笑着说:“我在恨不得每个时辰都在炕上。”
曹皇后笑道:“可不是么。”说完,她感叹道,“有了炕,冬日里,老百姓们的日子就好过多了。”
苗昭容说道:“太子殿下又做了一件造福老百姓的事。”
福康主吃完点心,拍拍手说:“嬢嬢,我们打牌吧。”面下大雪,她们什么事都做不了,不如打牌打发时间。
说到福康主,上个月,她及笄了。
她的及笄礼办的非常隆重,毕竟她是大宋唯一的主,她的及礼自不能轻。
虽福康主及笄了,但是她的驸马还是没有选好。
前,曹皇后给福康主挑选了不少驸马,但是没有一个让宋仁宗满意。
宋仁宗对他的女婿的要求非常,不仅要貌双全,还要家世好。但是,这样的人怎么可能愿意做驸马。
他倒是把主意打到折家他们几家身上,但是像折家这样的人家,是不愿意让家族里优秀子弟迎娶福康主。再者,他们这样的人家有底,也有资格拒绝皇室联姻,这就导致福康主的亲事迟迟没有定下来。
提到福康主,就还得说到一个人,那就是李玮。
四年前,李玮被李国舅赶去了老家。
李玮被赶去老家的第二年就成了婚。这两三年里,李玮生了两三个孩子。
就在去年,李国舅请示赵旸能不能把李玮和他的孩子接回汴京城。
赵旸瞧着李玮已成婚生子,宋仁宗应该不会再让福康主嫁给李玮,就同意了李国舅这个请求。
去年,李玮和他的妻儿,以及他的老母亲一起回了汴京城。
老家的生活肯定没有汴京城好,这几年李玮他们算是吃了不少苦。回到汴京城后,李国舅又再三叮嘱李玮不要再想福康主,不他以后就会被流放到苦寒地。
李玮被李国舅的话吓到了。回到汴京城后,他变老实了不少,不再像以前那样张扬。不过,他心里还惦记着福康主。
对于他在的妻子,他一百个不满意,觉得配不上他。他认为他和福康主是天生一对。
就算他对福康主念念不忘,他在也不能和福康主成婚。
李夫人见儿子这几日精神不太好,紧张地问道:“儿啊,你怎么了,是不是你媳『妇』没有把你伺候好,娘帮你教训她?”
“不是。”李玮说着又叹了一口,表非常惆怅,“娘,我在想福康。”
“你想主做什么?”
“娘,主已经及笄了。”
“我知道主及笄了,但是儿啊,你已经成亲了。”李夫人自知道儿子在想什么,“官家不可能让主做你的妾。”
“我怎么可能让主做我的妾,主肯定是我的妻子啊。”李玮忽想到一个好主意,笑的非常『奸』诈,“娘,我们可以让秀云做妾啊。”秀云是李玮在的妻子。
李夫人听到这话,双眼顿时一亮,满脸喜『色』地说道:“对啊,可以让秀云做妾。”
李玮伸手拉住李夫人的手臂,对她撒娇道:“娘,你好好地跟爹爹说。”
“好,我说……”李夫人的话还没有说完,就想到前段时日李国舅警告他们的话,眼底不觉流『露』出一抹恐惧。
“娘,你求求爹爹吧。”李玮一向会撒娇。
李夫人也想让李玮娶福康主,她也舍不得让儿子难过。
“好,我去求求你爹,不过在不行,毕竟你爹前几日警告我们。”
“那你过几日跟爹爹说。”
“好好好,娘一定帮你求。”
与同时,在坤宁宫的福康主一连打了好几个喷嚏,吓得苗昭容以为她病了,赶紧让人去请太医,结太医把脉说福康主的身子康健,没有任何问题。
东宫里,赵旸和晏殊围着火炉读书。
晏殊还是赵旸的先生,每隔几天都会来东宫教他读书。
到了午时,窗的大雪完全没有停的意思,赵旸就懒得去坤宁宫用膳,就让东宫的小厨房做火锅,他和晏殊一起吃。
晏殊没有拒绝,留下来和赵旸一起用午膳。
是鸳鸯锅。
晏殊年纪大了,不能吃辣的。
赵旸喜欢吃辣。
吃了一会儿火锅,赵旸和晏殊都热出了汗。
“冬天就应该吃锅子。”赵旸给晏殊夹了几块羊肉,“还有羊肉。”
“殿下说的是。”吃了一会儿羊肉锅子,他就感觉全身暖和了不少。
说起锅子,晏殊就跟赵旸说了些关于锅子的历史和趣事。
赵旸听得津津有味。
有一点,他非常佩服晏殊,那就是晏殊是真的饱读诗书。他觉得用一句话来形容,那就是晏殊就行走的图书馆。
据说,翰林院的里书都被他看完了。
翰林院里的书成千上万,晏殊竟全部看完了,真的是一个狠人。
用完午膳,晏殊就离开了。临走前,他给赵旸布置了业,让赵旸写一篇有关民以食为天的文章。
对于写诗文一事,赵旸早已经习惯了,毕竟这些年来,他写了不少文章。
晏殊离开后,赵旸没急着去午睡,毕竟吃饱饭。他和曹许坐在火炉前,一边喝茶,一边烤栗子吃。
“殿下,我们要去堆雪人吗?”每年冬天,殿下都会堆雪人。
“雪太大,等雪停了再堆。”赵旸刚说完,就想到一件事对元松说道,“你今年去采雪了吗?”每年冬天,赵旸都会让元松他们采雪,后留着第二年泡茶喝。
“采了。”元松说道,“今年雪大,小的们采了不少。”
“那就好。”赵旸又想到一件事,皱起眉头来,神『色』是担忧,“多地方都在下大雪,王胖胖他们正在回汴京的途中,我担心他们途中会有危险。”
原本王安石他们一家人是要在中秋节前赶回汴京城的,但是他们刚出发没几日,舒州出了事,他们一家人又回到了舒州。
上个月,王安石他们一家人再次出发上路。如今,正在回汴京的途中。
赵旸担心他们一家人回汴京的途中冷,还派人给他们送去炭火,这样他们途中也能烤火取暖。
“殿下,王胖胖他们一家人应该会找客舍住下来,毕竟雪天不方便出行。”
赵旸想想觉得也是:“希望他们一家人在客舍或者民宅里。”
王安石算到要下雪,就没有急着赶路,留在了客舍。
被他算中了,第二日就下起了雪。
时,王安石和王胖胖坐在炕上看书、写字。
赵旸把炕弄出来后,快就传到汴京城以的地方。除了老百姓家里,客舍和驿站里都弄了炕。
王胖胖正在给赵旸写信,跟赵旸说他在途中的况。
王安石则在看太阳书局的报纸。不过,他看的报纸有些过时了,是几个月前的。
是他们在离开舒州前,赵旸给他们寄过去的报纸。
王夫人也坐在炕上,正在给王胖胖修改棉衣。她听到窗犹如鬼哭狼嚎的风声,心中不免有些害怕和担忧。
“也不知道这雪要下到什么时候?”
王安石说道:“后日,雪就会停。”
王夫人是相信王安石的话,听到后日就不下雪了,心中便松了一口。
“那我们后日上路吗?”
“不上,雪刚停,路上全都是积雪。”王安石老神在在地说道,“等雪化了,我们再赶路。”
“听你的。”王夫人说完,忽感慨道,“幸好曹娘子派人给我们送来银子和衣物,不我们一家人要冻死在路上。”这是赵旸让曹皇后派人送的。他担心王安石一家人的银子不够,到时候住不了客舍或者驿站,他们一家人真的有可能冻死在路上。
“我们这些年真的受曹娘子一家人帮助多。”
王安石倒是不是在意:“日后慢慢还。”
“肯定要还的。”他们这次回汴京城,也给曹娘子他们一家人带了不少东西,希望曹娘子他们喜欢。“雱儿,你还没有写好信吗?”
“没有,我有多话要跟阳阳说。”王雱已经写了五张纸的信了,但是他完全没有停下来的意思。
“你写信也暂时送不出去啊。”
“等到了下一站,可以让驿站的人送信。”王雱一边写信,一边说道,“阳阳一直在等我回去。要不是下雪,我们离汴京城又近了一些。”七年没见,也不知道阳阳长成什么样呢了,是不是和小时候一样好看。
“七年没见,阳阳应该长大了不少,也应该出落得一表人。”
王安石听到这话,却说道:“不一定,有的小孩子小时候长得好看,长大了就变得不好看。”说完,他睨了一眼王雱。
王雱注意到他爹的眼神,登时炸了:“爹爹,你什么意思,你是说我长大长丑了么。”
“难道不是吗?”
“我没有,我明明长得更好看了。”王雱又说道,“我肯定比爹爹你小时候好看。”
“半分都没有,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非常好看。”
“我不信。”
“这是事实。”
父子俩因为这事又吵了起来。王夫人没有阻拦他们,好笑地看着他们吵。
王安石突想到儿子和周家那个小子的赌约,“你不要到了汴京城,要叫人家哥哥。”
王雱见他爹爹这么小看他,大逆不道地送给王安石一个大白眼。
“我不输,旸旸叫我哥哥叫定了。”这七年来,他可是看了不少书。旸旸比他小,肯定没有他看的书多。
“你倒是自信。”
王雱哼哼地说道:“这点自信,我还是有的,你就等着看吧。”
“我等着看你的笑话。”
王雱懒得再搭理他爹爹,继续写他的信。
这些年来,王胖胖每个月和赵旸写信。两人虽七年不见,但是关系却一直非常好。一想到再过一个月就能到汴京城,就能见到阳阳,王胖胖心里头就非常兴。
他一兴,信就写得越来越长。他感觉每次和阳阳写信都有说不完的话,等见到阳阳,他一定要和他多说话。把他这七年在舒州发生的事,全部告诉阳阳。
王夫人见儿子满脸喜悦地写信,开口打趣道:“你和阳阳七年不见,就不怕阳阳到时候不认识你?”
“不怕,阳阳和我可亲了,他一定认出我。”王雱信心满满地说道。
“人家到时候认不出你,我看你怎么办?”王安石倒是乐意看到儿子吃瘪。
(https://www.lw00.cc/1938/1938146/6235418.html)
1秒记住乐文小说网:www.lw00.cc。手机版阅读网址:m.lw00.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