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 东汉末年枭雄志小说最新章节 > 一千一百三十一 尽管如此,也不能阻挡郭鹏对王平的欣赏

一千一百三十一 尽管如此,也不能阻挡郭鹏对王平的欣赏


  临近午饭的时候,郭鹏从太学内离开,出了洛阳城,向首阳山讲武堂方向疾驰而去,很快抵达了首阳山讲武堂。

  此时此刻,武举考试第一场已经结束。

  郭鹏抵达的时候,参加武举考试的考生都已经离开了——他们要赶快回去休息,养足体力,好应付明天的第二场个人军事技能考核。

  负责主持这场考试的是参谋令戏忠和卫军将军赵云,郭鹏抵达的时候戏忠和赵云正在指挥考官们进行资料统计。

  “考试情况如何?”

  郭鹏上来就问。

  “陛下?”

  戏忠和赵云一眼看到郭鹏来了,立刻行礼。

  “回陛下,第一场考试合格者有一千八百三十六人,差不多有三分之一的人没有完成考试,已经被淘汰。”

  戏忠报上了一个让郭鹏还比较满意的数字。

  郭鹏点了点头,拍了拍戏忠的肩膀,又拍了拍赵云的肩膀。

  “干得不错,能有这么多人通过第一场考核,也算是不错了,毕竟难度如此之大。”

  郭鹏笑了笑,接着又开始询问第一名的考生叫什么名字。

  赵云递上来了一张纸。

  “回陛下,这就是第一名考生的资料,此人姓王,名平,字子均,年二十,籍贯原是益州巴郡,现在居住在关中,长安附近的蓝田县,而且似乎是个賨人。”

  “王平?”

  郭鹏结果赵云递过来的资料表一看,嘿,还真别说,又是一个熟悉的名字。

  该说是缘分吗?

  那边看到马谡,这边就看到了王平。

  这个大字不识一箩筐却拥有极强的军事天赋的军事天才。

  诸葛亮时期,他就是诸葛亮倚重的人,多次和曹魏名将张郃交手,张郃就没有在他手里占过什么便宜,诸葛亮也很信任他。

  诸葛亮去世以后,王平在蜀汉中后期肩负起了汉中防务的重要使命,吴懿去世以后,王平更是独自镇守汉中长达十年时间,一直到去世。

  期间,他以三万兵力击退了曹爽十万军队的进攻,粉碎了曹爽的南侵计划,为蜀汉北方防线的安稳立下大功,与邓芝、马忠并称为平安三侯。

  他从未接受过正规的军事教育,连文化教育都没怎么接受过,仅有的一点文化还是在军队里担任职位以后才学的。

  但是他能靠着别人读书给他听来学习,与人交谈不会失去中心思想,不会让人带偏,属于学习能力很强的那一类人。

  不过……

  武举考试也是要靠文化水平的,王平就算身体素质过关,个人军事技能也过关,但是在文化水平方面……

  他有多学习几个字吗?

  郭鹏想起王平賨人的身份,意识到王平大概是在当年他讨伐刘璋的战争之中作为战俘被从老家迁移到关中去居住的。

  刘璋曾经动用过一批賨人帮助抵抗魏军,所以战后,郭鹏让乐进收拾賨人,把他们击败,活下来的賨人被整体迁移到了关中,填充关中人口。

  王平或许就是在这个过程中从川蜀之地去到关中定居的。

  如果是这样的话,说不定王平还真的能多认几个字。

  因为郭鹏为了让桀骜善战的賨人尽快被同化,不仅把賨人打散了和汉人一起居住,从事农业生产,脱离半耕半战的生活习惯,还让賨人和汉人农户一起接受识字扫盲教育。

  这样有助于尽快把賨人同化成真正的汉人。

  以王平的天才,多认识几百个字应该也不是难事,稍加努力,读书对他而言应该也不是困难的事情。

  不过仅仅只是认字,估计很难通过第三场考试。

  第三场考试,要考验军事理论,考验对兵法的理解和思考,需要写文章,需要接受专业参谋们的审视,真的很难。

  除非首阳山讲武堂毕业,或者家学渊源。

  而这两点,王平和绝大部分武举考生都不具备。

  满分三百分,就算其他两场拿到高分,第三场考试的分数也很难拿到,那这样的话总分只能在二百上下徘徊,肯定不能通过武举。

  说到底,科举考试本来就该面对学子,而非普通百姓。

  尽管如此,也不能阻挡郭鹏对王平的欣赏。

  对于如此善于防守的军事天才,郭某人还是相当上心的,未来帝国疆域扩张的差不多了,善于防守的军事人才自然会登上主流舞台。

  笑了笑,郭鹏把这张纸交给了赵云。

  “子龙,等考核结束之后,把这个人的分数和第三天的考卷交给我看看。”

  赵云领命。

  “遵旨。”

  从首阳山讲武堂返回皇宫的路上,郭鹏很开心,对曹操和郭嘉说了不少他对未来的展望和想法。

  他觉得在未来,太学和首阳山讲武堂将会成为非常重要的官员和武将的输出基地,太学和讲武堂会培养出无数名臣名将,源源不断的为魏帝国输入新鲜血液。

  然后他建议曹操和郭嘉也尽量让自己适龄的子辈去参加科举考试。

  “正如这一次我让阿珺去参加文举考试一样,明年我还要让他去参加武举,我要让他和整个神州最优秀最有进取意志的一群人才面对面比拼,面对面较量,看看到底是他比较强,还是旁人比较强。

  这有助于让他认清自己,认清自己的不足和优点,有助于他改善自己的不足,也能帮他扬长避短,我不需要他做官员,但是我要让他认清自己,你们最好也这样做。”

  郭鹏认真的建议郭嘉和曹操,郭嘉和曹操自然也都认真地听。

  按照魏帝国的规矩,一人就算立下再大的功劳,最多也就荫二子。

  父亲的功劳能让两个儿子躺在功劳簿上吃老本,已经算是不错的了。

  剩下的孩子就要另寻出路了。

  当然了,以曹操和郭嘉这样的身份地位还有权势与功劳,想要给孩子谋取一个职位,郭鹏自然不会让他们囿于科举考试的束缚。

  但是,他们也意识到,科举考试第一次举办就有一万多人参加,以后参加的人数说不定更多。

  一旦以后所有官员、将军都是靠着科举上位,勋贵家族的子弟却靠着门荫上位,靠着祖先的功劳吃老本,不说爵位隔代递减,怕是要让人狠狠的鄙视啊。

  察举不就是这样吗?

  大家都是靠着察举上位,靠着察举做高官,一旦你不是靠着察举上位,自然就让靠着察举上位的大多数人瞧不起,鄙视。

  士人官僚当年不就是这样瞧不起那些不靠察举做官的人吗?

  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东,风水轮流转,以后官员要不是靠着科举入仕,怕也是要让人瞧不起的,这就非常尴尬了。

  靠着科举入仕,要苦学,要苦练,无论文举还是武举,难度都很大,都不是轻轻松松可以搞定的,无一不是需要通过常年累月的艰苦学习才能得到成果的。

  所以,这样一来,自家子弟要是不争气,在科举考场上竞争不过人家,那可就真的面子上非常难看了。

  想到这里,郭嘉和曹操也都觉得比较不爽。


  (https://www.lw00.cc/1885/1885141/552561512.html)


1秒记住乐文小说网:www.lw00.cc。手机版阅读网址:m.lw00.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