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0章 谁是黄雀(十)
1942年1月6日,中国国民日报刊登了何锐与李润石联名的《论世界未来》的署名文章。各国因为交战的缘故,官方层面的关系已经中断,但各国都有自己的渠道获得这样重量级的消息。现阶段保持中立的苏联与亚洲联盟与欧美同盟国都维持着外交关系,两方的大量消息都是通过苏联这个渠道进行的沟通。
斯大林第一时间就拿到了有相当篇幅的俄文翻译。喝一口泡好的茶,点上一斗烟丝,斯大林在克里姆林宫的办公室内静静的看起了《论世界未来》。
在文章在开头指出,当下世界上有自己明确全球战略的国家只有中、美、英、法四国。而法国战败,英国殖民体系也已经摇摇欲坠,即便英法两旧有明确的全球战略,随着两国不再具备执行全球战略的能力,英法已经被从全球秩序竞争行列里被淘汰了。
中美两国现阶段的战争原因并非是两国之间有什么仇恨,而是两国都要坚持推行本国的全球战略,两种全球战略之间存在不可调和的巨大矛盾,这才是爆发战争的真正原因。
斯大林停下阅读,心有不甘的将前面的内容再浏览一遍。确定了《论世界未来》的文章中的确明确表示,只有中美英法四国有全球战略。这才有点失落的继续看了下去。
斯大林并不知道这篇《轮世界未来》是何锐将写好的稿子发给李润石,李润石对文章进行修改后,又发还给何锐。这才最终定稿。
两人的交流中,何锐与李润石沟通了为什么没有分析苏联的原因。李润石认同何锐的看法,现阶段苏联的选择并不多,与中国之外的任何国家合作,苏联至少都是同级别的力量,可以为苏联正确到足够的利益。与中国全面合作,很可能让苏联沦为“金帐汗国”的地位。从地缘政治的角度分析,与中国的全面合作恰恰是苏联最不能接受的选择之一。
既然如此,何锐与李润石索性就在文章中完全不提苏联。何去何从,就让苏联自己做出决定吧。
斯大林快速的看着文章,发现在里面完全没有提及苏联,仿佛苏联并不存在。即便抛开苏联不提,这篇文章的分析依旧逻辑严密,内容详实。
《轮世界未来》的文章认为,没有能力执行自己全球战略并不等于没有本国的全球战略。英法通过同盟国这个平台参与到美国主导的全球战略中,并且通过同盟国内部博弈,试图在美国主导的全球战略中尽可能为英法两国正确到本国最大利益。
美国之所以能够通过同盟国这个平台执行美国的全球战略,是因为美国的全球战略是基于对英法全球战略的升级版本。美国很清楚,如果不能解决当今世界面临的各种问题,美国的利益就无法得到实现。所以只看结果的话,美国主导的全球秩序如果能够实现,的确可以解决世界面临的一部分问题,就必然能一定程度上推进世界进步。
但是指望美国的世界秩序解决世界问题,就必然面对解决这个世界问题的方案与美国利益之间的矛盾冲突。
美国全球战略的核心是建立起一个与美国国家生产力匹配的全新世界秩序。这个新秩序的目的不是为了消灭殖民主义,但是在殖民主义与美国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美国会毫不迟疑的打击影响美国利益的殖民主义。如果解决方案与美国利益冲突,美国就不会同意这样的解决方案。
与美国主导的世界秩序相比,中国主导的世界秩序要先解决世界面对的各种问题。为了解决世界问题,中国愿意调整本国利益,与世界各国一起构建更公平的世界秩序。
这种内省的态度,这种通过挖掘内部力量来解决问题的方法论,是中华文明的传统。也是中华文明能够屹立数干年不倒的根本原因。数干年不倒的中华文明,有足够的时间去完善世界公平的研究。对世界公平的理解,又反过来强化了中华文明的生命力。
中国领导的世界秩序,天然就基于中国对公平合理的认知,使得中国愿意去进行最艰难的挑战,愿意花费巨大的力量去构建真正公平的世界秩序。
在谁是盟友的选择方面,中美两国都选择能够将两国利益最大化的盟友。
美国认为现在就能给美国带来力量的资本是美国的盟友,没有资本的人民只是受美国控制的消费者,这些消费者只是为美国提供的利润的一种人形资源。
中国认为,世界上最广大的劳动者是生产力的根本,全世界的劳动者才是中国的盟友。
到现在为止,中美两国都认为自己的选择是最正确的。当眼前这场决定世界的未来较量结束的时候,自然会出现最后的胜利者。
中国对于自己的盟友毫无保留,而中国选择的世界广大劳动者们也很清楚,他们其实没有更符合其根本利益的其他选择。这样的合作所是坦率的,诚恳的,合作所选择的战略方向无疑是经得起讨论,并且高度统一。
欧美同盟内部的合作战略并非基于其内生,而是源于欧美遭到了追求公平的被压迫人民的反抗。当这种反抗已经强大到足以彻底击败欧美工业的当下,欧美帝国主义国家不得不基于维持其掠夺地位的目标而暂时合作。
所以欧美同盟各国内部战略之间存在巨大矛盾,不同国家真正想实现的战略不仅存在巨大分歧,更存在巨大的矛盾。由于世界人民解放事业的发展,欧美同盟内部的矛盾可能没有机会爆发,但是欧美同盟内部的分歧却势必爆发,因为这种分歧基于优先保护本国的利益。
如果欧美同盟国集团胜利了,但是法国却被彻底牺牲,在战争胜利后完全失去维持现在法国利益的能力。基于欧美文化的传统,法国必然不可能相信法国在战后将得到自己应得的那一份。所以,当法国面对牺牲自己而帮助欧美同盟国获得胜利的选择之时,必然不可能做出为了欧美同盟国而牺牲法国的决定。
反观世界人民解放运动,其内部分歧只是在革命胜利的代价能否少一点,革命胜利的时间能否短一点。这些分歧属于技术层面,可以通过理性的分析与讨论得到解决。
所以欧美同盟各国局面越是危急,其内部分歧越大,其失败的越快。以中国的俗语,“共富贵易,共患难难”。
而世界人民解放事业,则是属于“共患难易,共富贵难”。但中国提出的全新的世界秩序,提供了解决世界各国经济合作的模式,以及建立世界银行,通过各国的财政转移对各国需要扶持的部分提供支持的手段。从而解决了新世界中经济发展的问题。使得共富贵遭遇到的困难得到解决。
以双方现阶段的战略以及内部关系来看,最终的胜利,无疑属于世界人民解放运动。劳动者在这场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全世界劳动者,联合起来!
“啪!”看完文章的斯大林将烟斗丢在桌上。最后一段文字着实刺激到了斯大林,让他感觉非常不开心。
虽然何锐从来认为自己是一个共产主义者,欧美现在也已经用“共产党”来描述何锐。但是在斯大林的内心定位中,始终认为何锐顶多是一个比较左倾的资产阶级改良派,而不是一个共产主义者。更直白点说,斯大林情绪的认为何锐“不配姓赵”、
所以何锐与李润石在《论世界未来》的文章最后用了修改了一点点的共产党宣言的最后一段,让斯大林心中一股怒气上涌。
不过斯大林毕竟是斯大林,他很快拿起烟斗,装上烟丝。开始思考起自己方才那股愤怒情绪的真正原因。斯大林很快想到了一个解释,正如《论世界未来》的文章所说,各国都可以制定行之有效的本国的全球战略。但是没几个国家能够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本国主导的全球战略”。苏联到现在的确没有制定出苏联主导的全球战略。与之相比,中美的确完成了他们的全球战略。
斯大林很清楚有没有这种全球战略,对国家来讲是多么巨大的差距。有了本国主导的全球战略,就可以从全球获取资源、资本与市场,将本国的生产力与影响力最大化。
英国不管是人口和土地面积,都不如俄国,却能一直压制俄国。其差距只是英国建起了属于英国的全球战略,并且有效的运行着。
苏联现在虽然在欧洲被认为是文明灯塔,欧洲各国都有非常多的人不计报酬的支持苏联,为苏联提供各种机密情报。可在苏联主导的世界秩序被制定出来之前,这种道德上的感召力就没办法成为改变苏联相对若是地位的能力。
一旦苏联制定出全球秩序,并且能够将其落实,所有的支持都将十倍百倍的强化,苏联将立刻成为世界诸多势力中最优势的一方。
虽然道理很容易搞清楚,苏联也非常认真的尝试过制定苏联主导的世界秩序。不过到现在为止,那些计划还依旧停留在一厢情愿的层面。
真正看似成体系的苏联的全球秩序,反倒是被斯大林打倒的托洛茨基制定出来的全球革命理论。但斯大林非常认真的研究过托洛茨基的全球革命理论,并且亲自与托洛茨基进行过大量的讨论、辩论以及争论。斯大林对托洛茨基的全球革命理论的评价是,“虚张声势,不切实际”。
即便是被斯大林如此否定的托洛茨基全球革命理论,至少在理论上都比苏共当下研究出的苏联主导的世界秩序更靠谱。所以斯大林很清楚,现阶段苏联能够争取的只有地区主导权的地位。与中美两国进行世界范围内的斗争,苏联真的没做好准备。
想明白了这点,斯大林还是觉得不满足,因为这种认知依旧有一种拼图差了重要一块的感觉。对斯大林来说,这种直觉般的感受是非常真实的,他就靠了这种直觉解决过很多问题。
那么,这种差一块的感觉到底是怎么回事?斯大林默默地抽着烟斗,思考着。左思右想始终找不出问题所在,斯大林让秘书打电话,请基洛夫委员前来。下达了命令后,斯大林抽了几口烟,又对秘书补充道:“请贝利亚同志一起来。”
拉夫连季·巴夫洛维奇·贝利亚,他有着一张方脸,额头宽阔。这位33岁出任格鲁吉亚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在此期间到到了斯大林的赏识。今年43岁的贝利亚,头发已经比较稀疏,加上带着一副眼镜,整个人展现出苏联上层当中少有的学者外貌。
只是贝利亚很少有什么表情,看上去有些阴冷。但是贝利亚在1938年被任命为苏联内务人民委员部主席,就此开始长期执掌苏联情报机构。与这个职务相比,贝利亚的面无表情倒是非常契合他的职务。
与贝利亚相比,被认为是斯大林接班人的基洛夫就显得更温和更有活力。针对基洛夫与贝利亚的关系,最近出现了一种传闻。斯大林希望未来的苏共由基洛夫、贝利亚、莫洛托夫组成三人组。由三人组来运行最高权力。
对于这样的传统,基洛夫根本不在乎,他先向斯大林问候,才与贝利亚打了招呼。斯大林本来的确想请莫洛托夫一起来,但是事关何锐对斯大林的评价,斯大林最终没去叫莫洛托夫。
面对两位被自己完全信任的年轻同志,斯大林直率的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基洛夫微微皱眉思索起来,斯大林并没有催促,他自己都没能完全想起来的事情,他并不指望基洛夫能够立刻想出来。
不过出于礼貌,斯大林看向了贝利亚。贝利亚的神色没有任何变化,因为近视的缘故,贝利亚的目光有一点点呆滞,并不明亮。但是贝利亚还是完全能看清楚斯大林的神态,所以贝利亚平静的答道:“总书记,我记得何锐曾经对一位参加了中苏会谈的同志表达过一个观点。他认为苏联与德国都认为欧洲是世界的中心,而现实中,欧洲很快就不再是世界的中心,只是世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此言一出,斯大林登时觉得找到了直觉中缺失的那块碎片。这块碎片的拼合,让斯大林对于《论世界未来》中的那部分迷惑得以解开。
而基洛夫有些讶异的看着贝利亚,他也看完了《论世界未来》的文章。以基洛夫的级别,斯大林同志能看到的内容,基洛夫也都能看到。所以贝利亚的回答同样让基洛夫眼前一亮。
何锐认为“中等国家的狂欢时代已经结束”,一堆中等国家扎堆的欧洲已经彻底失去了其优势地位。凡是认为掌握了欧洲就可以掌握世界的人,都落伍了。
这话并非没有道理,但是对于以欧洲国家自居的俄国来说,却完全没办法真正接受这样的判断。哪怕做出这种判断的是何锐这样世界级的领袖,也只是让这句话的印象更令人深刻。
《论世界未来》的文章中,何锐虽然没有再次直接使用这个判断,但是其内在论断则是基于这样的判断。
基洛夫仔细品味着《论世界未来》,不知怎得,心中突然生出点惶恐。如果欧洲不再是世界的中心,本就不属于欧洲中心位置的苏联又将处于何种地位?
这样的情绪让基洛夫一时无语,只能先默默地抚平自己此时的心情。
贝利亚完全没有这样的伤感情绪。作为最高情报局的负责人,贝利亚不仅业务极为专业,更具备了很高明的政治敏感度。选择支持斯大林后,贝利亚撰写并出版了《外高加索布尔什维克党组织历史》一书,共印9版,广泛传播,不仅提高了他的政治声望,而且得到苏共理论家及斯大林亲信的重视,因为其中夸大了斯大林在外高加索革命中的作用。从而大大强化了斯大林的威望。
因为贝利亚非常确信,现阶段的苏联必须建起以斯大林为核心的领导体制。而理解这些的斯大林从此开始对贝利亚十分信任。
对何锐,贝利亚从来不会表示出任何的欣赏之情。但贝利亚在仔细研究了何锐之后,就确信何锐的确是一位坚定的共产主义领导者。对于何锐的政治理解,以及判断方法,贝利亚一直非常认同。
这种事情只是贝利亚自己清楚。外人根本不知道在贝利亚心中,在世界革命地位方面,何锐与斯大林是同一级别的领袖。而且贝利亚认为何锐的地位其实还稍微高了那么一点点。
当然,这种认知并没有对贝利亚针对苏联以及斯大林的忠诚有任何一点的动摇。
此时,斯大林先从沉思中清醒过来。斯大林问道:“贝利亚,针对解放芬兰的计划准备了多少?”
贝利亚答道:“总书记同志,我个人还是反对现在解放芬兰。”.
(https://www.lw00.cc/1406/1406927/109419984.html)
1秒记住乐文小说网:www.lw00.cc。手机版阅读网址:m.lw00.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