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 盛唐挽歌 > 第640章 今时不同往日

第640章 今时不同往日


夜深人静,开封城郊外的贡院主殿,还亮着灯。一大批不识字的工匠,正在抄录誊写考生的卷子。

既然这些人可以誊写试卷,为什么他们还不识字呢?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其实,这就是雕版印刷的常态。也是雕工不能叫做“读书人”的主要原因。

这些雕工们会认字,会写字,会雕刻字。

但是什么字读什么音,是什么意思,他们当中大部分人,则是很多汉字都不知晓其具体意思。

简单来说,在这些雕工眼中,“字”就是一种特殊的“画”。他们写字,不过是在临摹画作而已。

因为工作的性质,压根就不需要这些人识字。他们正是一群整天跟字打交道,却又不太识字的群体。

畸形而扭曲,但又是由其所处的职业和社会地位决定,反倒是理所当然。

贡院大门外,方重勇正好巡视至此。

他看到火光照耀下,贡院大门前有一副对联。

左边写着: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右边写着: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门楣的横批写着:鱼跃龙门。

一点都不工整,从对仗的角度而言写得稀烂。

但却很热血,很励志。具体想表达什么意思嘛,那些“聪明人”应该是明白的。

看着自己的“杰作”,方重勇满意的点了点头。

他也是没想到,自己居然也有开科举的一天!以前的时候,方重勇都只是有参加科举的资格。

只不过,他现在做的事情,并不是在装逼,或者想找点什么乐子。

方重勇认为,改革后的科举制,稍微有那么一些进步意义,并不是在原地踏步。

虽然也不必期待太多就是了。

这只是社会进步的一小步。

方重勇内心的想法,是先破除“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精神枷锁,再来推动进一步的社会革新。

“官家,这次科举,咱们真算得上大公无私啊。汴州百姓,对此都是交口称赞。”

一旁的张光晟对方重勇恭维道。

其实这第一次科举,问题有很多,还远远谈不上完美。

只不过,自大隋开科举以来,在这门事关选拔官员的考试里头,长安的权贵们实在是太过于不做人了。

唐代的传统科举,乃是权贵们拼命捞取政治资本的角斗场,毫无公平可言。几乎就是明火执仗的作弊,甚至懒得掩饰一下。

如果不行卷,哪怕这个考生有经天纬地之才,乃至堪比诸葛丞相的能力与人品,他也没法考上。

其遭遇纯粹是被耍猴,可世道就这么现实啊。

这种有名无实的科举,跟方重勇现在全力实施的“新科举”,在实际体验上可谓是天渊之别。

很多时候,好坏都是比较出来的。

跟从前的科举比起来,方重勇这次开的“船新”科举,其公正性几乎是赢得了一边倒的称赞。

世人都不是瞎子的!

不许行卷,夹带者送善缘山庄,再加上试卷糊名,誊写后再送给考官阅览。从明面上看,这次科举的公正性,是无可指摘的。

甚至可以说自三皇五帝至今,都没有如此公正的考核了。这次“威严不可亵渎”的科举,让汴州的割据朝廷,获得了极大的“正统性”。

方重勇与严庄二人走进贡院大堂,就看到一众雕工们,都在不停的抄写。他们是匠人,写的每一个字,都是笔画清晰而工整,好似印出来的一样。

谈不上什么艺术性,但就是这份呆板,避免了考官通过考生的字迹,来判断是否为熟人的试卷。

意义极为重大。

考试的公正性,都是需要用具体措施去保证的。否则很快便会沦为乌烟瘴气的名利场。

“官家,科举阅卷,由下官亲自督办,力求万无一失。”

严庄看到方重勇进来了,对方重勇叉手行礼说道。

“嗯,不错。”

方重勇微微点头,这次是在摸索改革后的科举,应该走什么流程。

严庄读书时路子就比较野,跟长安的文人圈子彻底绝缘,所以他不存在给人开后门之类的问题。

当然了,这一次没问题,不代表以后也没问题。一项制度从创建之初,便会随着形势的发展而逐渐腐化僵化,世间并无一劳永逸之事。

方重勇不管是对人,还是对事,都没有什么不切实际的奢望。

二人来到贡院内的某个“教室”,刚刚走进门,就看到好几个考官,都在埋头紧张阅卷。

为了快速阅卷,快速批改,以免夜长梦多。方重勇将他麾下所有亲信,除了那些只会拿刀砍人的武将外,都动员了起来。

让他们参与阅卷,人不够用再补。

不过这些人都只是负责初选,目的不是为了选拔人才,而是在不记名的情况下,将不合格的考卷剔除。

等这些都做完了以后,再将各個考题,统计到相对应的考生这边。

留下考题答案越多的考生,就意味着知识面越广。由此排次序后,再依照次序,多位考官对同一位考生进行考评。

这就是第二轮了。

简单来说,选拔人员的步骤,就是第一步去粗取精,第二步“专家会审”。

“官家,全部答完题目的人几乎没有,绝大部分人都交了白卷,只看是交了白卷多少而已。”

严庄小声解释道。

这次考试的科目极多,明显就是不合理的。

如果一个人什么问题都会答,每一题都要答得完备,那么哪怕是他奋笔疾书写到晚上,也不可能将答案写完。

考试本身的模式,就是对考生遇事以后,对待“轻重缓急”各类情况,应该如何应对的考验。

完全不会,那就直接交白卷,这个是很聪明的做法。

方重勇随手拿起一张卷子,只见上面是一首七言律诗,描写泰山的。

诗句所写完全看不出是在写泰山,其句子也是东拼西凑,几乎可以用狗屁不通来形容,只是韵脚压得好。

不用说,这种就是在唐代地方官学里面学出来的庸才,制诗的格式很娴熟,但并无写诗的才能。

写诗,多少还是得要点天赋的。

方重勇又看了看其他题目的答案,自说自话的一大堆,压根提不出什么新意。动不动就是“古之圣贤”如何如何。依此而为,天下大治什么的。

当然了,这也不一定是该考生真的是酒囊饭袋,只不过他可能对该领域完全不熟悉,又不甘心交白卷,所以随便写了几句。

方重勇暗想,若是他出题考九章算术,说不定对方就真能对答如流呢?

这种事情也很难说。

古人虽然并不比现代人笨,但他们的学习效率如何,方重勇实在是不敢确信。

以他所见所闻的,那种全知全才的人,凤毛麟角,万不存一。

科举考生里面,能有一门精通的人,就算是很厉害了。真要在这帮人里头抓“综合素质”,实在是有些不现实。

方重勇越发确信,自己之前所定“以长取才”,思路是正确的。

“以后录取的考生,都要在教百姓识字的公学里面当先生,授课一年,才能给他们授予官职。

谁要是不去,那就革除功名永不叙用。

谁若是讲学不用心,那就派去偏远的地方任职。

给百姓授课的公学会越来越普及,将来一定会教习奇缺,那就用中进士的考生来补缺吧。”

方重勇一脸肃然的对严庄说道。

让这些出身比较好的进士,去跟底层百姓,去跟军中的士卒,好好接触一下。让这些人了解底层的艰辛与苦难。

这有助于让这些未来的官员接一点地气。至少不会让他们这些人,成为完全不食人间烟火的傻子。

至于能有多大的效果,方重勇也不确信。只能说做了总比不做要好。

挣扎一下,说不定还能闯出一条路,真要躺平了,他将来势必又会成为豪门世家的新傀儡。

“官家请放心,下官明白的。既然这些人出身都挺尊贵的,让他们吃一吃苦头,也不是什么坏事嘛。”

严庄嘿嘿冷笑道。

想他优待新进士?那怎么可能!

由于个人出身及经历的问题,严庄对于类似人群,有着天然的仇恨与鄙夷。

他不出手把这些人爆锤一顿,就算是手下留情了,又怎么可能优待考上科举的人!

“嗯,这几天辛苦你了。

对了,对于科举考生来说,你是总考官,似乎也算是他们的恩师。

天地君亲师,这个分量不轻啊。说不得这些新进士要办谢师宴,到时候你可要风光一把了。”

方重勇似乎是想起了什么,意有所指的提了一嘴,似乎话里有话。

“官家,下官哪里有资格做那些考生的老师呢?

您才是他们的恩师啊!

要不是您力主开新科举,那些人都不知道在哪里待着呢!

他们就算要感激,又怎么会感激微臣呢,那要感激官家才是啊。”

严庄连忙辩解道,冷汗已经打湿了后背。

豆大的汗珠,从他的额头流到脸颊。严庄几乎就是挺着一口气,就差没给方重勇跪下了。

“考生认考官为师长,这是一种陋习。

别说你不可以这么做,就算是本官,也是不行的。

你没有这个念头就好,本官是对事,又不对人。没做过的事情,何必担忧呢?

你啊,还是太拘谨了。”

方重勇拍了拍严庄的肩膀,很是随意的说道。

他们身后那些批改试卷的考官,连头都不敢回,心里恨不得自己不在此地才好。

……

襄阳在南宋的时候,极大扩建了城池,让汉江南岸的襄阳,与汉江北岸的樊城,连成了一体。

其势颇为雄壮,南宋硬是在这里抗住了蒙元数十年,堪称是战争史上的奇迹。

不过唐代的襄阳,战略地位远不及南宋那般重要,对于城池的改建,也一直停在纸面上。

直到颖王李璬入主襄阳后,才开始加强荆襄防务。只不过他向来低调,又是缺兵少将,所以进度一直非常缓慢。

说白了,颖王落户荆襄,实属逼不得已。他无时无刻想着回长安,多少次从梦中惊醒,都会沉浸在身处长安的回味之中。

汉江上的日落,是极美丽的。

日头半截在江面里,将江水染红,当真是应了那句“日出江花红胜火”。

而此刻正是黄昏,襄阳城楼上,李泌正在跟颜真卿一同欣赏日落。

“陛下授予你官职,你为何辞官不受?”

颜真卿眺望着江对岸的樊城,有些迷惑不解的询问道。

“襄阳有文人,不去找伱颜清臣,却千里迢迢的去汴州科举。

颜相公能告诉贫道,他是怎么想的么?

还是说,颜相公根本就不知道此事?”

李泌面带微笑询问道。

颜真卿面露尴尬之色,他扶持颖王李璬登基,随后事务繁多,整天忙得头晕转向。

他哪里知道襄阳城内某个文人去汴州考科举的事情啊!

“此人是谁?”

颜真卿疑惑问道。

“萧颖士。”

李泌从嘴里吐出三个字来。

颜真卿若有所思的点点头,心中已经明白李泌到底想说什么了。

萧颖士是大唐当之无愧的“名士”,开元二十三年就进士及第了。当年因为写文章嘲讽李林甫而被排挤出长安,萧颖士就一直在襄阳隐居。

只不过,颖王李璬登基以后,颜真卿登门拜访萧颖士邀请对方做官,虽然跟那一位见了面,但却遭遇对方严词拒绝!

换言之,萧颖士只认基哥的传承是谁!

基哥传给了李琩,李琩意外死于乱军之中,没有后代,那么传承的“正朔”也就断了。

李璬虽然是皇子,但基哥有那么多皇子,李璬算哪根葱?凭什么说他是正统?

萧颖士的脾气就是这么臭!当年就是这脾气!

颜真卿便断了招揽的心思。

可是谁料到,萧颖士居然跑汴州去考科举了!

只怕考试是假,游戏人生才是真。

萧颖士就是去“砸场子”的。

老子满肚子墨水去考,你录用了,我不服你,还要喷你一脸。

你不录用,那就是假科举!老子要闹得满城风雨,到处说你是欺世盗名。

“方清可有苦头要吃了。”

颜真卿微笑说道。

“不知道颜相公有没有见过这份告示。”

李泌从怀里摸出一张大纸来,递给颜真卿。上面写的,正是关于这次科举,方重勇命人到处贴出来的细则。

“这……”

颜真卿看了关于科举的规则后,面色骇然。

不许行卷,要糊名,抓到作弊的直接坐牢……等等。

“方清这是在闹着玩,还是真打算这样实行?”

颜真卿一脸惊讶问道,他完全想不明白方重勇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

给“自己人”开后门,形成一股新势力,这才是方重勇应该办的事情。利用科举来聚拢人才,收买人心!

“这个问题,颜相公还是问一问萧颖士比较好。”

李泌轻轻摆手,不再理会陷入沉思的颜真卿,自顾自的下了城楼。

(本章完)


  (https://www.lw00.cc/1395/1395067/114326185.html)


1秒记住乐文小说网:www.lw00.cc。手机版阅读网址:m.lw00.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