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 大明皇长孙! > 第805章 倭国反叛

第805章 倭国反叛


“老师任暹罗布政使,那我等前途自是一片光明,当初排除万难跟随老师来这荒凉之地,果然是没有白费辛苦。”

        “这自当是太孙见老师之才,因此才将此等重任交予老师,如今暹罗空缺众多,我等上任机会到来,定要追随老师教化暹罗蛮夷。”

        “如今吴城中看似同窗众多,然占城比之暹罗不过是方圆之地,我等还需写信回国,多多号召一些同窗过来众策其心才是。”

        “有理,大明虽好,然自太孙开办各地学堂,读书人愈多了起来,听闻去年就有数十万之秀才,举人如过江之卿,即便朝廷官位正在不断追加,如此之多学子又怎能全部安置。”

        “常言道,宁为鸡头,不做凤尾,这边荒之地四处空缺,何尝不是我等施展抱负之地,京师享乐,平白蹉跎大好人生。”

        黄子澄担任暹罗承宣布政使司左布政使的消息一经传开,吴城上下他这些徒子徒孙们个个兴奋异常。

        有点渠道的都听闻了,太孙把任命当地官员的权力,都从吏部剥离了出来,交给自家老师,这也就意味着现在老师的手里有着数之不尽的官职在等着他们。

        小小吴城尚且容纳这么多同窗,更何况更为广阔的暹罗地区。

        如今的读书人不像是曾经的那么盲目,也不仅仅只是考核四书五经,天下地理也是在考核的范围之内,因此大家都知道整个暹罗地区有多大面积。

        况且来到吴城后,很多学子也发现南洋地区并非他们想象中的那般贫瘠,这里除了天气炎热一些,在粮食产量上还是非常足够。

        不是每个学子都是背景雄厚,追随黄子澄来到吴城的这些人,家境一般也不怎么样,要真是家里关系硬朗,也不会千里迢迢跑到吴城来求个一官半职。

        如今,泼天的富贵正在向着他们招手。

        吴城王宫后院。

        朱允炆脸色难看的对母亲吕氏说道:“大兄这是何意,连询问我的意思都没有,直接就是一道令旨过来,抽走了我最为得力的大臣,难道他是完全不想看到吴城的发展吗。”

        “先前在京师的时候,几位皇叔被倭国抽调去了草原,我还想着是几位皇叔做得过份了些,在倭国收刮了太多的钱财,还豢养私兵,这才会被大兄打击。”

        “然而我在吴城这里本本分分,既不收刮民脂民膏,也不暗中豢养私兵,为何大兄还要如此对待于我,就真的不念一点骨肉亲情吗。”

        说到这里,朱允炆咬牙恨声道:“皇爷爷可还在世呢。”

        看着面目有些狰狞的儿子,吕氏叹息一声:“或许是太孙有他的想法吧,现在暹罗刚刚被破,正是需要人才的时候,纵观朝廷上下才能者众多,但可选择之人却只有那么几位。”

        “黄先生学识渊博,将吴城治理得井井有条,今日之吴城当有黄先生八分功劳,兼之黄先生懂得南洋各国语言,太孙选择黄先生也是理所当然。”

        “现在吴城已经平稳,各项律法周全,即便黄先生离去,也不会生出太大影响。”

        “倒是允炆,不可再作这等模样,对于黄先生来说得到朝廷的认可,是他的喜事,你跟黄先生是有着师徒情谊的,他现在去了暹罗,多少要顾念着情分,届时我吴城也能得他帮助一二。”

        “太孙令旨不可违,直接传来吴城,自没有了转圜的余地,事已至此就不要多想了,免得不好的话被传了出去。”

        对于现在的生活,吕氏已经感到很满意了,吴城不大,但在这里也不缺什么,哪怕是京师的一些货物也能买到,无非是贵了些,这点钱财对于吕氏来说不算什么。

        她担心的是允炆闹得太过,最后传到京师去,让在京师的太孙不舒心了。

        太孙不舒心,她们娘俩更舒心吗。

        其实在吕氏看来,调走黄子澄对于允炆来说其利大于弊,黄子澄确实是为吴城的建设做出了很大贡献,但与此同时整个吴城的权力也集中在黄子澄手里。

        允炆学着太孙搞什么垂拱而治,放权于黄子澄,然而吴城的情况那能跟大明比吗。

        加上吴城这上上下下的官员,几乎八成都是来自于黄子澄的徒子徒孙,整个吴城大小事情都是黄子澄一言而决。

        吕氏说过几次,不过朱允炆没当回事,好在吴城背靠大明,些许事情算不得多大,也就没当回事了。

        现在黄子澄一走,权力自然就回归到了自家儿子手里。

        朱允炆听着母亲的话,怒气渐渐的平息了下来。

        说到底他这也是无能狂怒,没有丝毫意义,于是委屈道:“黄先生若是离了吴城,他的那些学生们也大有可能请辞跟随,这王宫里怕是一下子要冷冷清清。”

        吕氏摇头道:“你这是想多了,本身吴城也不需要太多官员便能治理妥当,先前是因黄先生的关系,虚设了许多职位以安置他的那些学生们,反而让吴城上下官职臃肿,政令难行。”

        “如今黄先生一走,也正好让各衙门精简一些,剩下不少俸禄,且你也不用太多担心,官职在这里,虽是要走一批,但不少也会留下。”

        “那暹罗刚刚城破,各地虽说归附但贸然前去哪里不是步履艰难,没那么好办事的,聪慧些的自然能想通。”

        吕氏这么一说,朱允炆也放心了不少。

        只不过脸上带着几分犹豫迟疑。

        吕氏瞧着允炆这神情问道:“可是还有什么放心不下的。”

        朱允炆沉默少许,抬头问道:“娘,我虽为吴城藩王,可这藩王当得实属窝囊,手里没兵,外面无势,去年朝廷一道命令过来,就调走了我三万精兵,今日一道令旨过来,我吴国大臣也被调走。”

        “说是藩国,与一大明城池何异,或许大兄也从未把我放在心上过。”

        “现大明于大兄令旨下征伐南洋诸国,除开蓝玉一系人马,另有允熥一系去往满者伯夷。”

        “我欲动用国库之财,开展海贸运输,囤养海上之兵,以壮我吴国之威,娘亲意下如何。”

        吕氏眼中惊讶。

        先前允炆一直不屑商贸之事,认为低下贱业,现在突然提出此事,显然是因为黄子澄的离去受了不少打击。

        “娘亲定然支持于你,正好你外祖父一直有心此事,可担此重任。”

        吕氏的父亲吕本,最初也是一商贾,后来才因为吕氏的关系走上仕途且青云直上。

        父凭女贵,吕本之所以愿意放弃太常寺卿的位子来吴城,也是明白自己的官位本就来源于作为太子妃的女儿。

        现在女儿跟外孙去了藩国,他待在京师犹如无根之萍,且还容易得罪人。

        况且年纪大了,下边也没什么人,还不若是帮着自家人。

        来吴国的时候吕本就提出海贸富国之策。

        当时黄子澄认为不应开展海贸,跟那些商贾打交道,平白落了读书人的面子。

        朱允炆显然还是接受了黄子澄的建议。

        <div  class="contentadv">        现在情况反转,自当要重启此事。

        “依娘亲所言,海贸之事便就交予外祖父负责。”朱允炆点头应下。

        其实到了现在,朱允炆也已经发觉了海贸的巨大利润,只是因为深受儒家学说的影响,从而一直不愿去参与。

        实际上吴城的大多数赋税的来源,也是在海上贸易。

        蓝玉打下暹罗后,收拢了十二万暹罗士兵,而后囤积于暹罗半岛上。

        按照朱英的令旨,他要从暹罗半岛乘船去到海洋对面的天竺地区。

        按照李景隆提供的情报,从暹罗半岛过安达曼海,而后抵达莫塔马湾的白古王朝,再从白古王朝出发,穿越蓝普雷帕里斯海峡,过孟加拉湾便是天竺的东恒伽王朝。

        东恒伽王朝就是征服天竺地区的第一步。

        天竺并非是某一个国家,而是大明对于目前印度地区的统称,类似于中原一样的称呼。

        然而跟中原不同的是,历史上的天竺地区很少有过大一统。

        纵观世界历史,分裂是常态,统一是异类。

        而秦始皇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给后世的君王留下了大一统的概念,致使中华地区分分合合,终究是一直走向大一统。

        古印度还是在阿育王时代有过短暂的基本统一,实际上还是有一些地方并未被统治,孔雀帝国便已分崩离析。

        在如今的古印度地区上,还有着八个分类势力共同存在,这就跟中原时期的五代十国差不多的概念。

        同样他们的语言也是多达数十种之多,哪怕是同一个王朝势力,都有数种语言文字同时存在。

        对比天竺的同时,就明白秦始皇的书同文车同轨是有多么伟大意义了。

        朱英在让蓝玉率军进攻天竺地区的同时,也同时征服吐蕃和收复德里苏丹国。

        古印度历来以弱著称,唯一表现得比较强势的德里苏丹国,虽然在后世属于印度,但实际上是中亚。

        历史上帖木儿死后帝国分裂崩溃,他的六世孙巴布尔建立了莫卧儿帝国,将印度给统一了,后世的印度疆域,也就是来源于莫卧儿帝国。

        所以蓝玉本身八万大明战兵,加上从真腊,暹罗收集来的二十多万兵力去攻打天竺,在朱英看来问题不大。

        说不定蓝玉能够提前帮助整个天竺地区完成统一的梦想。

        甚至还能够帮助他们统一文字,语言。

        这倒是一件大功德之事了。

        天竺富庶,地广人多,比之大明也不算差,要知道在后世的天竺,总体人口上都已经是超越中原了。

        蓝玉如果能够掌控天竺,那么就能在这里囤积足够多的兵力跟帖木儿对战。

        想来在大明的带领下,天竺或许可以摆脱兵弱的称呼。

        然而就在蓝玉于暹罗半岛整顿兵马的时候,倭国那边开始搞事情了。

        自从倭国四王被朱英调回大明征伐草原后,足利义满一开始还是按捺得住,毕竟他不知道四王什么时候回来。

        然而经过一年多的时间,足利义满派到大明的细作也打探到四王正在北伐草原。

        北伐并不是什么秘密,在邸报上一直有消息刊登。

        即便是这样的情况,在倭国许多大明都呼吁夺回九州岛的时候,足利义满还是没有出兵。

        一直到大明对真腊,暹罗开启战争。

        消息传到倭国,这就让足利义满有些耐不住了。

        因为在情报里,现在的大明正在跟草原,真腊,暹罗,甚至听说还派兵去往吐蕃,水师前往满者伯夷。

        而蓝玉驻军于暹罗半岛,显然战事完全没有结束的意思。

        这等于说大明在跟几乎所有的周边国家作战。

        如此情况下,自然是倭国夺回九州岛的最好机会。

        现在就算是足利义满忍得住,他麾下的那些大名可就真的忍不住了。

        九州岛对于倭国来说可不是个随意舍弃的小地方,实际上九州岛作为倭国的头部地区,对外的海贸是最为发达的,占据了曾经倭国重要的经济地位。

        九州岛作为距离中原最近的岛屿,也是整个倭国文明的兴起之地,倭国第一代天皇神武天皇就是出自于九州岛的日向国。

        在大明占据了九州岛后,包括足利义满的所有高层贵族,无时无刻不在想着夺回九州岛。

        但是大明的强大,尤其是大明四王的军事能力让他们感觉到忌惮。

        除非是开启国战,否则倭国想要夺回九州岛基本上是不可能。

        即便是开启国战,倭国被大明全部统一的可能要远大于夺回九州岛。

        同样因为大明成功登陆九州岛,并且扎下了根基,在如今的倭国四处都有传言,说神风已经放弃了倭国,这让倭国人心不稳,却也没有任何办法。

        直到现在。

        “大将军,这是个天载难逢的机会,大明已经顾不上我们这里了,只要大将军下令,吾等起军一举夺回九州岛。”

        “我们现在也有了强大的火器,在九州岛还有许多明军,明人的工匠,制造火器的工坊,如果我们能够收复九州岛,这些都将属于伟大的倭国。”

        “得到了这些,大明休想再占据我们的九州岛。”


  (https://www.lw00.cc/1394/1394698/115709875.html)


1秒记住乐文小说网:www.lw00.cc。手机版阅读网址:m.lw00.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