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 大明小公爷全本 > 第515章 拜杨宪和夏煜两人所赐

第515章 拜杨宪和夏煜两人所赐


  这世上没有后悔药,现在已经是必死之局。

  纪纲已经准备束手待毙,唯有一事不甘心,那就是至今他还没明白,到底是谁想搞死自己。他怀疑过李云睿,但又排除了李云睿的嫌疑。

  原因很简单,自己死了,对李云睿毫无益处。

  从阴谋论的角度上看,谁得利最多,谁就是幕后黑手。如果自己死了,锦衣卫指挥使的位子,轮不到李云睿。

  从恩仇方面上看,自己和李云睿往日无怨近日无仇,李云睿没有搞自己的动力。

  从投入产出上看,自己只是问红颜会会员几十万贯,而李云睿却拿出两千万贯来,明显不是针对自己!

  站在纪纲的角度,这些分析都成立,也都合乎情理。

  但站在李云睿的角度,动红颜会就是刨李家祖坟,绝不能容忍。龙有逆鳞,红颜会就是李云睿的逆鳞。

  纪纲怎么考虑,李云睿管不着,也懒得管,他只是把该放得消息放出去,剩下的有人操心,有人会出面。

  果不其然,随着《百官行述》这个词在南京城的传播,很多官员开始惴惴不安起来。

  何为行述?谓生平概略、履历。

  明眼人一听这个名字,就知道《百官行述》里会记录些什么。

  于是乎,各种势力开始听过不同渠道打听这本书的下落。

  首当其冲的是身处大狱中的纪纲,结果纪纲对于任何人的盘问,都是闭口不言。

  其次就是锦衣卫镇抚使,因为李云睿没有透露是南镇抚司的镇抚使,还是北镇抚司的镇抚使,所以封三和陈成都成为各种势力追索对象。

  封三,因为根本没接触过《百官行述》,并不知道其中利害关系,所以还是大摇大摆招摇过市;而陈成则不同了,从大狱里出来之后,他就纳影潜行,藏了起来。

  小年后的三天,南京城中很热闹,南镇抚司镇抚使封三失踪了一天后,被人扒光了扔在大街上,差点冻死。而北镇抚司镇抚使陈成,音讯全无,锦衣卫内部陷入一团混乱。

  就在这时,朱棣下旨,命夏煜暂代锦衣卫指挥使。

  但对于如何处置纪纲,并没有任何提及,这让所有人大跌眼镜。

  李云睿知道夏煜当了锦衣卫指挥使后,差点掀翻了桌子,指着皇城的方向,破口大骂,“娘的,送了个瘟神,来了个仇家!老子的命,怎么这么苦?朱老四,你故意的吧?”

  夏煜,这个人历史上没多大名气,相关记录很少,大都在犄角旮旯中。

  穿越而来的李云睿印象中,也没有这个人。

  但在李家暗卫的黑名单上,夏煜是派前三的危险人物,可以这么说,夏煜是开创锦衣卫的鼻祖之一,是李家最早的仇人!

  在锦衣卫没成立之前,朱元璋为了掌握手下官员、将领的所作所为,特设一批特务人员,称作检校,主要由他的亲信文官、武将、乃至和尚担任。当时最著名的检校有高见贤、凌锐、杨宪、吴印、华克勤等人。

  这些检校无处不在,酒肆、青楼、私宅,遍布他们的影子。街头巷尾的奇闻趣事,官吏嫖妓玩牌、吟诗作画、请客送礼,乃至夫妻间争吵,都是他们探听的范围,效率之高,恐怕连前苏联的“克格勃”,美国的“中情局”,也只能望其项背。

  检校只是密探性质,并无捕讯之权。后来,检校转为内廷拱卫司,拱卫司变成亲军都卫司和仪鸾司,在洪武十五年,改为锦衣卫集,侦探、拘捕、刑讯一体,赋予专门巡察、缉捕、审讯政治要犯之权,下设镇抚司,办案可越过司法部门。

  可以这么说,检校就是锦衣卫的爷爷。

  夏煜就是检校中的佼佼者,赫赫有名,夏煜擅长搏击、刺探之术,杀人如麻。

  初代检校大都死的比较惨,唯独夏煜善终,不得不说夏煜的手腕之厉害。在真实的历史上,夏煜就是纪纲的接任者,不过接任不到一年时间,就翘辫子了,所以史书中看不到这个人的身影。

  夏煜之所以上了李家的黑名单,是因为李文忠在世时,夏煜等人长期监视过李文忠,还向朱元璋打了无数的小报告……

  李文忠的历史我们前面说过了,刚出道时就被朱元璋认成了养子,改名朱文忠,然后跟着朱元璋南征北战,立下了赫赫战功,骁勇善战为诸将之首,绝对是大明排名前三的将领,手底下聚集了一大票心腹将领。

  更关键的是李文忠能文能武,有人赞誉“文忠器量沉宏,人莫测其际。其临阵踔厉历风发,遇大敌益壮。颇好学问,常师事金华范祖干、胡翰,通晓经义,为诗歌雄骏可观!”

  朱元璋在没发家时,李文忠当然是越厉害越好,越能打越好,可以帮朱元璋抢钱、抢粮、抢地盘。但朱元璋打下南京城,有了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后,考虑的问题,就不单单是属下能不能打了,他还要考虑江山社稷、帝位传承等问题。太过优秀的“朱”文忠就被朱元璋所忌惮。

  至正二十二年起,李文忠奉命开始平定江南,朱元璋便在李文忠身边安插了两个检校:夏煜和杨宪。

  表现上,夏煜和杨宪是帮李文忠处理文书、管理书信,实际上两人就是专门监视李文忠的一举一动,然后写成报告交给朱元璋。

  杨宪和夏煜两人,没少在朱元璋面前抹黑李文忠,什么结党营私、培植势力、任用文人等屎盆子,时不时地扣到李文忠头上,导致朱元璋数次降罪李文忠,若不是马皇后从中劝阻,李文忠就会被排挤出大明核心圈层。

  其实这事也怪朱元璋本人,当时李文忠投靠朱元璋时,朱元璋还没孩子,朱元璋头脑一热,就认了李文忠当养子;认了李文忠当养子也没太大关系,关键是朱元璋还给李文忠改了姓氏。

  在古代,义子、养子是有区别的。

  义子就是一种拉拢人心的手段,义子一般个人能力很优秀,领导为了让他们尽力办事,又不想被人挖墙脚,就认作义子,比如三姓家奴的吕布。

  养子,顾名思义,有养育之恩,情同父子,养子一般没有继承权,不进宗庙。

  但养子改了姓氏,在大家看来,你这就是准备当继子养了,继子就等同于儿子,享受和儿子一样的待遇,可以继承继父的财产和地位。

  朱元璋是一个宗族观念很重的人,让他把财产和地位给养子,把万里江山交到一个外姓人之手,这他怎么可能答应?

  因此,朱元璋心中对李文忠有了芥蒂。

  再加上杨宪和夏煜在一旁打小报告、煽风点火,也彻底让朱元璋对李文忠起了戒心,生怕李文忠参与夺嫡。

  于是趁着李文忠打下江南,朱元璋加封荣禄大夫、浙江行省平章事,允许李文忠恢复李氏之姓。

  这种做法,表面上看是在封赏李文忠,但在明眼人眼里,这就代表了舅甥关系的破裂,代表着朱元璋对李文忠有了戒备之心,看似封赏的动作,却将李家推入前后两难的境地。

  所幸李文忠本人从未对太子之位有过非分之想,而且对朱元璋本人忠心耿耿,毕竟如果不是朱元璋,李文忠可能早就成了路边枯骨、孤魂野鬼了。

  这一切,都拜杨宪和夏煜两人所赐。

  杨宪在大明建国后,出任中书省参知政事,洪武二年迁左丞,之后杨宪专决省事,罢去旧吏,更用亲信,骄纵无比,结果被朱元璋杀了。


  (https://www.lw00.cc/1284/1284765/89065931.html)


1秒记住乐文小说网:www.lw00.cc。手机版阅读网址:m.lw00.cc